辛勞了一整天,父母最希望就是寶寶能夠乖乖入睡,好讓爸媽享有片刻寧靜和私人時間。可是,寶寶到了半夜十二時仍然「眼仔睩睩」,似乎沒有丁點兒睡意,害得爸爸媽媽整晚又哄又抱,折騰至凌晨才能入睡,連累白天精神不好。家長若想寶寶晚上快快進入夢鄉,就要從小好好調整其作息習慣,對身體發育和心理健康都有莫大益處啊!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程衞強(註冊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智養寶「巧虎」教材寶寶版(1-2歲)《父母手冊》
睡眠質素好壞有原因
想孩子快高長大,充足的睡眠特別重要。睡眠不足不但降低兒童的快樂指數,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更指出缺乏睡眠會導致記憶、決策和解難上的認知困難,可見對健康影響深遠。香港人大多比較晚睡,當父母沒有規律的作息,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習慣;孩子亦可能因為吃得太飽、玩得太興奮,或害怕黑漆漆的房間等而遲入睡。因此,若家長希望改善孩子的睡眠質素,宜先尋根究底,適度調節自己的作息,同時為孩子做好睡前準備。
睡眠助孩子發育成長
嬰幼兒正值發育黃金期,特別在熟睡時會分泌生長激素,對腦部發育和成長有關鍵作用,而且睡眠有助整合記憶,重新組織和認知日間學習的內容,有利智力發展。再者,這階段的寶寶活躍好動,有充足的睡眠能恢復體力,隔天才能繼續充滿活力地探索,同時增強身體抵抗力。若寶寶長期睡眠不足,不但影響成長發展,情緒也容易不穩,常常都感煩躁和生氣。因此,家長宜早日建立孩子良好的作息時間,好讓孩子能夠健康、愉快地成長。
4招哄寶寶甜蜜進入夢鄉
午睡時間不能太長
1至2歲的孩子睡眠時間約14至16小時,雖然幼兒上床睡覺的時間沒有劃一標準,但最重要是培養有規律的睡眠時間。嬰幼兒在3個月大開始有午睡習慣,每天日間會睡2至3次,直至1歲半則減至1至2次。白天的睡眠以短時間為主,最好控制於3小時內,若日間睡得太久進入睡眠周期或是太晚才午睡,孩子到了晚上自然便沒有睡意。
營造優質睡眠環境
為營造舒適而安全的睡眠環境,建議父母盡量不要與孩子同床睡覺,以減低發生意外的機會。孩子可睡在嬰兒床,並擺放在爸媽的床附近,方便照顧。睡房的燈光宜以柔和為主,亦可亮著昏暗小夜燈,避免孩子因太暗而失去安全感。提醒家長光線不可太亮,否則會減少孩子體內分泌有助睡眠的荷爾蒙。另外,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孩子感不適,整晚輾轉難眠,甚至會在半夜醒來,宜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5-26°C左右,並穿著透氣舒適的衣服為佳。
持之以恆進行入睡儀式
孩子年紀尚小,對時間沒有概念,家長可以恆常地為孩子建立睡前儀式,讓他意識到睡覺時間到了。每天在臨近睡覺的時間,不宜進行過於興奮、劇烈的活動,應進行一連串的靜態活動,例如刷牙、上廁所、換睡衣、上床說睡前故事等,並將燈光調暗和保持環境寧靜,然後說聲晚安就可以待孩子自己慢慢睡著。只要每天持之以恆地在固定時間進行入睡儀式,就能為他建立作息規律。
寶寶半夜醒來對策
初時孩子偶爾會在半夜哭鬧或煩躁不安,家長可以先不要急著抱起孩子搖晃他,可以走到孩子身邊,看看他是否真的需要你,或許他只是口渴了、被子掉到地上、尿片濕了等,只要安靜地處理,再輕輕地拍拍孩子令其感到舒適,很快就可以重新入睡了。也可在睡前進行10至20分鐘的按摩,放鬆肌肉助寶寶進入酣睡美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