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偏食 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孩子「揀飲擇食」,相信是不少父母共同的煩惱。在孩子的幼兒和學前時期,偏食現象其實相當普遍,但一般長大後便會慢慢改善。然而,就連成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愛吃的食物,更何況是孩子?只要了解孩子偏食的原因,並對症下藥,盡早解決問題,便能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在成長的「黃金時期」吸收充足營養,身體自然能夠更強壯、健康!

    整理/編輯部

    圖片來源/freepik

    專家審校/楊曉澄 Hilda(營養師/Hearty Nutritional Diet Centre)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幼幼版(2-3歲)《父母手冊》

    飲食不均衡影響健康

    中文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接近一半的受訪家長認為其子女有偏食問題,不吃的食物包括蔬菜、肉類、魚類及水果等。很多家長都擔心偏食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而飲食不均衡會令孩子缺乏某些的營養素。例如孩子不吃水果和蔬菜,便無法吸收足夠的纖維素、維他命C及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而纖維素不足最容易導致便秘。不喜歡吃肉類的孩子則不能攝取充足的蛋白質、鐵和鋅等營養,蛋白質是影響孩子身體發育的關鍵,而欠缺鐵和鋅則會導致貧血和抵抗力下降。

    分清「偏食」與「挑食」

    「偏食」是指孩子的飲食中偏向多吃或拒吃某一大類食物,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如孩子有嚴重的偏食,有機會出現食慾不振,容易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導致發育遲緩,甚至學習發展障礙,進而引起免疫力不足、情緒不穩定等情況。「挑食」則是指孩子只排斥某樣食物,但可利用同類中的其他食物取代,對孩子身體健康影響不大。如果強迫孩子必須吃下去,反而會造成孩子對食物反感,建議家長在菜式中逐少加入孩子不喜歡的食物,讓他習慣該味道,從而改善飲食習慣。

    4 Tips 解決孩子偏食問題

    父母應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研究指出,孩子偏食的成因很大程度是源於家長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恰當,且缺少正確的營養資訊。例如家庭成員偏好吃肉類,飯桌上菜式通常是多肉少菜,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形成相同的飲食習慣,造成偏食。因此,父母除了鼓勵孩子多嘗試不同的食物和在烹調時多作變化外,亦應該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改變飲食習慣。研究發現如父母能夠改變小孩的飲食習慣,小孩的身高和重量亦會有所上升。

    定時進食三餐

    孩子的飯量較少,建議可採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讓孩子能夠吃飽之餘,也能在每餐吸收各種營養素。每天應定時為孩子提供早、午、晚三餐正餐及2次茶點,每餐間隔約為2-3小時。餐前亦可提醒孩子應從其他活動中收拾心情,預備進餐。另外,家長應盡量不在非用餐時間讓孩子吃太多零食,避免影響正餐的食慾。如孩子飯前感到肚餓,可先給他吃一點水果、非油炸的餅乾等,盡量避免吃甜食。

    多鼓勵 多嘗試

    孩子抗拒或只肯吃某一類食物,是由於這個年齡的孩子較難接受陌生的食物和對蔬菜反感,他們要經過多次接觸新食物,才會願意嘗試。因此,家長可以改變食物的料理方法,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菜式和味道。如果孩子不喜歡吃烚蛋,可嘗試蒸蛋或炒蛋;如不喜歡烚軟的菜,可嘗試切碎的炒菜,從口感和味道上改變孩子對該食材的印象。即使孩子抗拒新食物,家長仍要耐心地經常讓他接觸,可能需要重複多次,才會慢慢接受。把這些食物放在他面前、和他一起吃,並鼓勵他摸、聞、舔或品嚐,但切忌強迫,否則會造做反效果。

    建立愉快的進餐環境

    如孩子對食物不感興趣,可留意周圍是否有容易令他們分心的事物,例如玩具、電子產品等,先移開並不讓物件進入孩子視線,讓他們專注於眼前的餐點上。父母盡可能與孩子一同用餐,同時避免只顧看手機或看電視,沒有交流。另外,也可給孩子餐具自行進食,增加用餐的樂趣。在吃飯過程中,亦可與孩子聊聊今天的生活點滴,或說說喜歡吃哪一道菜式,營造出一個愉快舒適的用餐環境。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