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吹風?不洗頭? 孕婦坐月禁忌有根據?

    十月懷胎,媽媽終於在坐月的日子好好休息。有說坐月坐得好,媽媽便可以很好地調理好身體,回復孕前的精神體力;若坐月坐得差,後遺症便會慢慢出現,甚至伴隨媽媽一生!然而坊間一直流傳不少坐月禁忌,到底哪些是有根有據?哪些只是以訛傳訛呢?

    監修/婦產科 林兆強 醫生

    禁忌1:滋補過量

    許多媽媽在分娩後,為了補充營養及增加母乳分泌,特別重視產後的飲食補身,然而,過分滋補亦是產後的一大禁忌。滋補過量會引起肥胖,影響身體健康,更會使體內糖分及脂肪代謝失調,引起各種疾病。由於產後媽媽腸胃蠕動能力較弱,過於油膩、油炸的食物會較難消化,因此媽媽不宜多吃。產後初期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產後一星期若胃消化功能正常,則可開始進食湯類或補品,但千萬不可吃過飽或過於油膩。

    禁忌2:長期臥床

    傳統觀念認為,產後媽媽體質虛弱,需要好好靜養,因此應該多躺著休息,避免任何需要下床的活動,尤其彎腰、屈膝等動作亦必須避免。產後孕婦應避免過度勞累的觀念雖然沒錯,然而,長期臥床其實對產後恢復非常不利。長期靜止不動會使腸臟蠕動減弱,造成產後便秘,甚至增加子宮脫垂風險。其實只要在體力負荷範圍之內,媽媽可以適度下床活動。溫和的伸展運動能幫助腹部器官與肌肉恢復原狀,使腸胃蠕動、減少便秘、幫助子宮收縮以排出惡露。只要在產後2週內勿過度運動或伸展,避免因生產而鬆弛的關節?韌帶受傷即可。

     禁忌3:不洗澡、不洗頭

    古代環境較為簡陋,寒風容易吹入室內,洗澡亦只能使用涼水,加上媽媽產後失血量多、身體虛弱且毛孔多呈張開狀態,洗澡時非常容易著涼而生病,因此會有不能洗澡、洗頭的說法。現時居住環境大大改善,媽媽不用刻意擔心保暖的問題。再者,產後媽媽汗腺活躍,容易大量出汗,而且下身正在排出惡露,因此應比平時更加講究衛生。而洗澡亦可使全身血液循環增加,加快新陳代謝,保持汗腺通暢,因此媽媽產後亦要維持洗澡、洗頭的習慣。另外,媽媽洗澡時要使用溫熱水,浴後要迅速抹乾及穿好衣服,並盡快將頭髮吹乾,避免著涼。

    禁忌4:過早催乳

    為了讓寶寶有全母乳的照顧,同時擔心自己的母乳量不足,許多媽媽在分娩後就急於催乳,希望能儲下更多母乳,方便隨時取用。但急著催乳使媽媽大量分泌母乳,過多的母乳會滯留在乳腺導管中,令乳房脹痛,一旦乳頭被細菌感染,更會出現發炎、化膿的症狀,不僅令媽媽十分痛苦,更會影響正常的哺乳。此外,初生嬰兒胃容易小,吸吮力較差,進食的分量相對較少,儲存太多母乳寶寶也未能消化,造成浪費。因此,媽媽在產後一周間可先維持正常的飲食,如果發現母乳量不夠,才逐步進食催乳食品增加母乳量。

    禁忌5:直接吹風

    傳統觀念相當擔心媽媽在產後因保暖不足而生病,因此不論夏天冬天,也會要求媽媽盡量穿得密不透風,以免吹風著涼。其實,媽媽只要衣著足夠溫暖,不要直接吹風即可。在夏天坐月時,媽媽仍然可以享受冷氣和電風扇,但要避免冷氣直接吹到身體,否則會容易感冒。此外,媽媽產後身體虛弱,加上全身毛孔容易擴張,避免碰觸細菌較多的冷水,改為使用熱水,既可以避免著涼,更可以保護身體,免受細菌感染。

    禁忌6︰避免情緒起伏過大

    產後媽媽受到荷爾蒙變化的影響,情緒容易起伏不定。中醫認為,產後媽媽氣虛血弱,假如情緒過於激動,會令身體傷上加傷。然而,不論中西醫也認為,過分抑制情緒,同樣會造成身心方面的疾病,例如產後抑鬱等,因此媽媽應適度地宣洩情緒,多與身邊人傾訴自己的感受。假如情緒波動較大,亦可尋求家人朋友、甚至醫生的協助。另外,進行適量運動、聆聽柔和紓壓的音樂,也可以幫助孕媽媽穩定情緒,令身心靈得到放鬆。

    禁忌7︰避免看書用電話

    房間內的光線往往不足,加上如果書籍的字體較小,產後媽媽如果用眼過度,可能會容易傷及視力,因此媽媽坐月時如果想看書,應待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並每15分鐘讓眼睛休息一下。此外,電子產品的強光也容易傷害眼睛,媽媽可以選擇以聲音的方式來代替閱讀或觀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