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代父母育兒 對親職和親子關係下新定義

    說到千禧年代,給人的印象可能是喜歡自拍的、穿搭新潮時尚的二十幾歲年輕人,鮮少有人想到這些人也有部分人已為人父母,甚至是一兩個小孩的爸媽。出生在1981年至2000年的千禧世代,創下了最晚婚、最晚生、子女數目最低的一代父母,對於育兒和親子關係有新的定義,也對於成功和成就有新的嚮往。

    撰文/編輯部

    「新世代父母大調查」 新父母新氣象

    接棒的新世代父母在經濟較富裕的時代中成長,經歷政治民主化和教育開放,千禧世代的男性和女性有均等的受教育機會,也有同樣的自我實踐,成為父母後,他們想要如何重新定義親職?《親子天下》進行了「新世代父母大調查」,發現千禧世代為人父母後,無論在親子關係、教育、職場、尋求教養意見方面,都比起上一代有顯著的變化。

    尊重孩子  更注重親密關係

    千禧世代成長於民主意識開放時代,所以當他們成為父母時,都會開始學習用民主方式教養,因此千禧父母更尊重小孩,相對較重視兒童權利。很多千禧父母在童年時都曾遭體罰,但就不希望再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子女。調查指出,超過8成的千禧家長表示,不會遵循自己父母的教養方式來教養下一代,他們不願再複製上一代權威、高壓的教育方式。千禧世代父母更重視情緒教育,更崇尚自由、開放的教養態度,也更願意花時間跟孩子一起玩。對他們來說,「一起玩」也是創造家人的品質時間和回憶的好機會,排除工作和外界干擾,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資訊科技方便育兒 同時成為焦慮

    千禧世代父母成長時代就有網路,在很早期便有智慧型手機、臉書、YouTube等網絡資訊科技逐漸誕生,並成為生活日常。千禧世代家長因此更善於利用通訊軟體、數位社群作為育兒工具,更會加入各式網路社團、社群,獲取和分享育兒心得。父母在面臨育兒困境時,除了會尋求專業人士、親朋好友的協助外,也會用Google搜尋資訊、看YouTube、到Facebook、IG等家長社交群體或討論區提問。

    海量的資訊帶來了便利,卻也帶來焦慮。透過社群找到志同道合的家長朋友,但無形中也造成「比較」的壓力。資訊發達讓千禧世代父母的資源變多,但是相對的,各種疑問、質疑也變多,不論來自路人、長輩、網友,甚至自己。看到育兒社群裏每天不同家長的叩問,都會擔心起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同樣情況,比起其他小朋友會不會落後了?輔仁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石易平表示,現在的父母要不斷做功課,深怕做漏什麼、做錯決定,就會害了小孩。

    「家長」只是其中一個身份

    即使已為人父母,千禧世代傾向仍然保有個人興趣,「家長」只是千禧世代的其中一個身分。他們會分配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或讓自己的孩子也融入他們的嗜好。比起過往的世代,千禧父母格外重視「自我」,他們並不認為有了孩子就得放棄運動、跳舞或烘培等個人興趣。

    千禧爸爸更希望共親職

    千禧女性與男性有著同樣的學歷和工作,養育幼兒的責任不再只有女性背負。不只女性期待可以在工作和家庭上得到平衡,年輕爸爸同樣也期待可以陪伴孩子成長。能夠做到共同親職,職場的配合度也很重要。調查亦顯示職場措拖家長選擇工作時其中一樣最重要的因素,而家長最希望職場推動的友善家庭措施時,「彈性工時」、「居家上班」位居第一名和第三名。

    每個世代有不同的成長環境與育兒背景,但在育兒的漫漫長路上,教養始終沒有標準答案,不論哪個世代父母,總免不了猶豫、矛盾、掙扎。千禧世代父母也正用他們獨特的新價值,孜孜不怠地走在教養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