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孩子感受 讓孩子盡情表達情緒

    愛笑的孩子更受歡迎,愛哭的孩子令人厭煩。父母在孩子開懷大笑時,會覺得孩子是全世界最可愛的吧!相反,假如孩子總在哭,爸爸媽媽必定會感到十分煩躁。但無論是大笑或是大哭,都是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如果爸爸媽媽能接納孩子的喜怒哀樂,相信孩子能夠更加愉快地成長。

    整理/編輯部

    撰文/盧新之(諮商心理師、大學講師,同時具有正向教養講師、日本和諧粉彩準指導師與舒心流體藝術指導師認證。育有二寶安安和硯硯。)

    許多家長不能容許孩子出現的行為,多半是自己在原生家庭中也不被容許的。危險的、暴力的、會傷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大家都能理解大人制止的原因。但是,哭泣呢?

    哭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之一

    我們常聽到大人氣急敗壞地對著孩子說:「不要哭!有甚麼好哭的?」、「哭甚麼哭?吵死了!」、「動不動就哭,你不會好好說話嗎?」是的!哭鬧的聲音會讓人莫名的煩躁與不安,因為人類原始的機制便是如此。孩子聒聒落地時,第一個體驗生命的感覺就是放聲大哭,用哭聲表達他所有的慾望與需求,大人為了降低煩躁感,想盡各種方式停止孩子哭鬧。

    傾聽VS不傾聽

    會傾聽孩子聲音的父母,可以從哭聲理解到孩子的需求,並且盡力滿足他,孩子舒服了大人也清靜了。不會傾聽孩子聲音的父母,只覺得自己被打擾了,對於哭鬧的孩子感到厭煩,要麼離開現場眼不見為淨,要麼用更大的怒吼壓過孩子的哭鬧聲。

     

    難以包容孩子的原因

    我總在想:孩子為甚麼不能哭呢?開心會笑、難過會哭,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嗎?為甚麼只能接受孩子正向的一面,而不能容許孩子負向的一面呢?原來,許多父母自己沒有好好被接納過,就成了父母啊!

    他不能容許哭鬧是因為他的原生家庭沒有給他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他可以展現各個面向的自己。當他難過時會被說「不准哭」,當他生氣時會被罵「不准鬧」,他的情緒只能自己面對與承擔,喜悅可以展現,傷心卻只能埋藏。然而,一個沒有人引導的孩子,他怎麼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呢?這樣壓抑的孩子成了大人,自己的情緒都處理不好,又怎麼有能力應付孩子的情緒?

    當個大人不容易,心理也許還是個孩子卻被迫成了大人。當孩子的更不容易,面對可以主宰自己生活的大人,必須依照大人的喜好標準生存長大。我深深體會到,如果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只當個孩子,讓他放心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那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了。

    同理孩子的感受

    「當我的感受被你感受到時,我就感覺到愛了!」這是一個普遍的道理。孩子哭泣時,請靜下心來傾聽他的眼淚想訴說甚麼;孩子生氣時,請沉住氣來理解他的拳頭想表達什麼。無論是還沒長大的大人,抑是已然成熟的大人,我們小時候不行的,不代表我們的孩子不行。讓孩子生活在愛的環境裡,孩子便會成為一個有愛的人。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