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同理心 學會排隊輪流玩

    排隊輪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份,排隊盪鞦韆、排隊買東西、排隊去洗手間等,孩子都必定有機會去經歷。但是,2-3歲的孩子仍然處於自我中心的狀態,很多時候做事都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為優先,因此,他們對於排隊輪流這個概念可能不太理解。父母應該去引導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   鄧月娛(高級特殊幼兒導師)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幼幼版(2-3歲)《父母手冊》

    為甚麼孩子不會排隊輪流?

    孩子不習慣等待

    2-3歲孩子的相處對象大多是成年人,相比起小孩子,成年人會更遷就孩子和滿足孩子的需求。因此,當孩子習慣了別人都遷就自己,會立即滿足自己的需求,而變得難以耐心等待。家長不妨利用吃飯的機會,讓孩子學習要等待所有人都坐在飯桌前才能開始吃飯,習慣不是事事都以他為優先,引導孩子學會忍耐,不以自己為中心。

    孩子的疑慮

    孩子有時候不想去輪流,可能是因為他們害怕把玩的機會讓給別人後,自己就不能再玩了。家長可以讓孩子明白,當需要輪流而把玩的機會給下一個人,並不代表不可以再玩,只要孩子再去排隊,就有再玩的機會。孩子實踐證明後,就能更加大方、自願地跟別人輪流玩。

    如何教導孩子學會排隊輪流玩?

    日常的提醒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提醒,讓孩子習慣排隊和輪流。例如,在排隊付款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前面有很多人在等候,我們也要排隊。」在玩遊樂設施的時候,也可以跟孩子說:「因為很多人都想玩,所以大家都排隊輪流玩,這樣每個人都有玩的機會。」讓孩子能自然地從生活中理解排隊輪流的概念。

    引導思考別人的感受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未懂得去體諒別人,家長應該在提醒孩子要排隊輪流的時候,引導他思考為甚麼要排隊,例如跟孩子說:「如果排隊輪流玩,每一個想玩的小朋友都能玩。」如果孩子只顧自己玩,而忘了要輪流,家長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孩子理解別人的感受,例如:「如果你剛剛排隊等候的時候,前面那個小孩子沒有讓給你玩,你會是甚麼心情?」、「如果你一直霸佔這個玩具,別的小朋友不能玩,他們會傷心嗎?」雖然這個時期的孩子可能較難自己去考慮別人的心情,但只要家長繼續引導孩子理解別人的想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孩子會越來越習慣去體諒別人。

    預先幫孩子訂立時間

    有些孩子可能知道要排隊輪流,但他們不知道甚麼時候要停下,或者覺得自己還沒有玩夠,所以還未到時間給下一個人玩。因此,在孩子還沒有習慣輪流玩之前,家長可以替他們訂一個時間,知道大概甚麼時間就要換下一個人玩。不過,2-3歲的孩子還沒有時間的概念,家長可以用計時器計時,或者用數數來代替實際的時間,例如說:「我數30下,就輪到妹妹玩了好嗎?」這更能讓孩子去理解。

    利用玩具去練習

    家長可以在家裡與孩子透過玩具去練習排隊輪流。例如,在玩玩具車時,把幾輛車排在一起,跟孩子玩泊車的遊戲,輪流把車泊進停車場裡,待前面的車離開後,後面的車才能駛進停車場,讓孩子理解排隊輪流的概念。此外,家長可以利用公仔,模仿孩子排隊輪流玩和不排隊輪流玩的情境,讓孩子理解為甚麼排隊輪流玩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