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心聲 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子女的生活和學業,是不少香港家長的常態,也令家長疲於奔命,壓力很大。假如孩子更不聽話,爸爸媽媽便會感到焦慮,容易以懲罰來教導孩子。但為甚麼子女的行為並沒有改善呢?這次我們以一對母女的例子,讓家長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嘗試聽聽孩子的心聲吧!

    整理/編輯部

    撰文/吳綺琴(家庭動力創辦人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三口之家的家庭面談

    這次是與一個三口之家的家庭面談。女兒6歲,學業及行為一直令父母擔心,老師更懷疑女兒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父親因北上工作,只在週末回家,母親放工後拖著疲倦的身軀,與女兒在功課上周旋,兩人都沒有喘息機會,生活毫無樂趣可言!

    母親向我訴說著如何與女兒掙扎應付功課、默書、測驗等,女兒不聽教的時候,母親會用手打她。父親坐在一旁,雖對女兒十分著緊,但卻愛莫能助。奇怪的是女兒竟說寧可與母親起衝突,也喜歡母親幫自己溫習,真是耐人尋味!連母親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當遇到這種矛盾又令人難以理解的對答時,作為治療師的我便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究竟誰在說真話,誰在說假話?

     

    喜歡媽媽幫自己溫習?

    母親不解地問:你真的喜歡媽媽幫你溫習嗎?為甚麼我看不出來?

    女兒笑著點頭。

    我:有媽媽幫你溫習,和沒有媽媽幫你溫習,有甚麼分別呢?

    對於極度「用左腦」的母親來說,這問題的答案可能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於是母親搶著回答:媽媽幫你溫習,默書就有70多分;沒有媽媽幫你溫習,就只得10幾分、20幾分,最多30幾分囉!

    幸好媽媽笑著說,沒有太多責備的意味。

    女兒尷尬地笑了。

    其實在孩子的右腦仍未被父母或教育制度癱瘓之前,上面的問題仍有很多探索空間,答案不會只是分數。孩子可能會感受到媽媽幫自己溫習時, 兩人之間的對話模式、氣氛、情感關係也跟平時有所分別。讓孩子講出這些分別,或可看出她是否真的喜歡媽媽幫她溫習。與孩子對話,是需要時間慢慢探索的,但既然母親這麼快回答了,我就唯有隨著分數這個方向探問下去。

    我:你也渴望默書可高分些,所以喜歡媽媽幫你溫習?

    女兒點頭不語。

    母親:那為甚麼你時常不聽話?

    母親此時又提供了線索,讓我懷疑女兒是否有甚麼隱藏著。

    我:你不聽媽媽話的時候會怎樣?

    女兒:我會這樣……

    女兒立即示範給我看,她把身體別過去,背著母親,把頭抬得高高,一副甚麼也聽不到,而且毫不在乎的樣子。女兒在此時做這個動作,不但看不到她的不悅,反而很是有趣!可是我要很認真及嚴肅地代入她的情境,探問她的感受。

     

    母女負向互動循環

    我:是甚麼令你別過身體去,甚麼也聽不進去呢?

    女兒:媽媽兇的時候,我就會這樣,但其實我是聽到她罵我的!

    我:其實你扮著甚麼也聽不進去,不在乎。當媽媽看到你這個樣子,就更生氣,更要罵你了。

    我轉向母親,試探著她是否認同我的說法。

    母親:她這副樣子,真的激死人!

    我於是勾畫出母女的負向互動循環,每當母親因為教女兒而感到壓力時,便會變得焦慮,聲線也就自然變得急促及高昂。女兒的自然反應是害怕,感到母親不喜歡自己,於是便為自己的弱小心靈作出防衛,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母親見到,就會更焦急、更大聲令女兒服從,女兒其實很害怕,於是作出更多防衛。

     

    聽懂孩子的心聲

    當我說著說著,只見女兒已靜靜地爬到母親身旁,用力地把身體貼近母親,把頭鑽進她的胸懷,雙手抱著她的身軀。這無聲的身體語言,正好說明一切。我就把握這時機,助女兒一把,幫她說出心底話。

    我問女兒:我看見你其實是很想與母親親近,而不是想把身體別過去的。媽媽幫你溫習時,大家的關係變得很差,你是感到害怕的,是嗎?

    孩子往往在不利的環境中,害怕給別人否定,於是會順著大人的意願去說話,所以女兒說喜歡媽媽幫她溫習,但當治療師明白她的感受,她感到安全及被接納,便會敢於表達內心真正的渴想。

    女兒清楚地說:寧願媽媽對我溫柔些,不要媽媽幫我溫默書……

    但願父母都能了解到,要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及自發性,溫柔的愛及持續的鼓勵,比督促及責備有效得多,並且能令親子關係持續發展,不致兩敗俱傷。希望這位母親及所有母親都能聽懂孩子的心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