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不要吵架 嘗試溝通及解決問題

孩子間吵架是很平常的事,面對這種情況,有些家長會選擇不插手,讓孩子自行解決;也有嘗試接入孩子間的爭執中,立即喝止調停、責駡孩子。其實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學習處理人際間的衝突呢?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程衞強(註冊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成長版(4-6歲)《父母手冊》

為甚麼孩子會起紛爭?

自懂語言開始,孩子就學習並嘗試用語言表達情緒,慢慢變得能言善辯。無論是物件的擁有權、特權或「競爭」的心態都可能是爭執的導火線。加上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是比較自我中心,凡事以自己的好惡先行,而且對挫折的容忍力低,所以當別的孩子與自己的想法不同時,便容易發脾氣,初則用言語攻擊,甚至可能出現推撞的行為!

家長應介入孩子的紛爭嗎?

爸爸媽媽很多時會因旁人的目光,或者是受不了孩子間爭吵而介入。不過在情況許可下,還是盡可能先觀察,不要立即介入制止,讓孩子之間嘗試自行處理,有助他們學習忍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如果衝突擴大至肢體上或危害安全時(例如:揮動物品或是在路邊爭執的情況),應立刻停止他們之間的衝突,防止受傷。

處理孩子紛爭4部曲

當孩子吵得不可開交,無法自行處理、協商的時候,就需要爸媽幫忙了!為了幫孩子言歸於好,爸媽必須先了解引起衝突的根本原因、梳理孩子們的心理矛盾,讓他們化解彼此的紛爭吧!

  1. 轉移孩子的焦點

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仍未發展成熟,生氣時可能會怒視對方或盯著想取走的東西,爸媽先請孩子注視自己,將焦點放在自己的身上,這樣孩子才會認真聆聽爸媽的話。另外,也可以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來吸引其注意力,讓他遠離爭吵,藉此冷靜下來。

  1. 輪流發言

待孩子們的情緒都穩定後,爸媽需要表示同理他們的心情:「我明白你們現在很生氣,很想要那部玩具車,我想知道發生了甚麼事。」然後訂出孩子講話的順序,讓他們輪流說明發生狀況,同時訓練孩子當他人發言時必須學習聆聽和等待,也是尊重發言者的表現。如果孩子們無法輪流發現,就請其中一位到某個區域,分開發言。

  1. 訓練自省能力

聆聽完孩子們的敘述後,爸媽可以分別對孩子說:「我知道他哪裡做得不夠好,接著我也想知道你覺得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呢?」透過說出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能夠引導孩子思考與分析錯誤,才能訓練孩子的自省能力。

  1. 互相溝通規則

請引導孩子各自想一個可以好好相處、好好玩耍的解決方法:解決的方法並非是要找出誰要對爭執負責,而是減少類似情況再出現。爸媽應盡量讓孩子們互相溝通規則,才能使孩子有動力去遵守及已從。家長可在需要時提出一些方案供孩子參考,但不應強迫孩子接受。

家長常見錯誤回應

  • 「不要再吵了,立刻閉嘴!

這樣只能治標不治本,未能有效化解雙方的爭議。

  • 「全部都去罰站!

孩子會覺得家長是非不分,同時更埋怨對方令自己也一起受罰。

  • 你是哥哥/姐姐,要忍讓。

被指令讓步的孩子會心有不甘,覺得家長偏袒對方。

以上方法都只能收一時之效,卻不能防止孩子日後會再為相同的事情發生爭執。唯有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才會學習到與人相處的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