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貧血要小心? 從日常飲食入手保母胎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指出,全世界約有 40%的孕婦有貧血的問題。懷孕期間,孕婦的身體需要增加血液供應,為胎兒提供營養,因此有更高風險患上貧血

甚麼是缺鐵性貧血?

《懷孕婦女貧血臨床指引》中指出,胎兒依賴孕媽媽透過血液供應營養、氧氣維生。

懷孕期間血液內的鐵質含量會因為血液容量增加而被稀釋。而胎兒循環及氧氣輸送需要鐵質及胎盤代謝率,令身體對鐵的需求量也隨之而增加,一旦體內鐵質的儲存及供應下降,缺乏功能性鐵質,就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大多數缺鐵性貧血的原因是因為孕媽媽在日常飲食中攝取不足夠的鐵質。懷孕期間,媽媽需要攝取額外800-1000微克鐵質,即使沒有患上缺鐵性貧血的孕媽媽也建議在日常飲食中額外補充鐵質。孕媽媽可以多吃內臟類、牛肉、豬肉、雞蛋、紅莧菜等。另外豆製品也是個豐富的鐵質來源。

貧血也不一定只是缺鐵?

很多人一聽到貧血,便會第一時間想起要補鐵。其實,缺乏葉酸或維他命B12也會造成巨球性貧血,而缺乏維他命B6則會造成小球性貧血。所以,媽媽們在孕期可以多攝取雞肉、魚肉、馬鈴薯、香蕉、菠菜、糙米、小麥等富含維他命B6的食物。另外也可以多攝取菜葉類蔬菜、蘆筍、肝臟、香蕉、哈密瓜等含豐富葉酸的食物,以及動物內臟、蛋黃、牛奶等富含維他命B12的食物。

及早發現及治療

如果孕媽媽是素食者或懷孕前有貧血病史、經血量較多、現懷有多於一胎、或兩次懷孕時間很接近,也會增加患上貧血的機會。若出現異常疲倦,不能長時間活動、氣促、心跳加速、皮膚、嘴唇和指甲蒼白、乏力、難以集中、手腳冰冷等症狀,便要立即就醫。而且也要定期做產前身體檢查,確保媽媽和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