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吃怎麼辦?找回說話的主控感建立信心

    語言溝通除了說話的語彙內容之外,語言的流暢度也很重要。說話時結結巴巴不流暢,或出現不斷重複說某些字,就稱為「口吃」。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較普遍的問題。家長一定擔心孩子怎樣才算有問題?要看醫生嗎?一文為你拆解口吃問題。

    撰文/編輯部

    口吃多發生在學齡前

    根據統計,口吃的發生機率大約在3-5%,兒童口吃通常發生在1-3歲,據統計男生患者較女生多約2 倍,可能與男性身體和語言等發展皆比女性慢有關。一般人口吃普遍發生率為 1%,如雙親都有口吃,其子女有 60%的機會患上;如雙親其中一人有口吃, 其子女有 40%的機會出現口吃。至於真正造成口吃的原因是什麼,目前仍未有一個明確的理論解釋。

    名人也會有口吃

    有些知名的公眾人物也有口吃問題,例如英王喬治六世,電影《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中描述了他因口吃接受語言治療的過程。另外美國總統拜登,也曾受口吃之苦,他曾表示口吃讓他更能理解他人所受的痛苦和折磨。

    口吃除了影響語言溝通之外,隨著年齡成長,可能也會面社交問題,影響人際關係,甚至工作表現,因此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口吃的孩子會有什麼症狀?

    口吃的症狀主要是說話時會重複或拉長字和聲音、重複單字及片語、插入字修正和中斷語句等口語上的不流暢。另外,也會經常伴隨出現一些身體動作,包括眨眼、 聳肩、頓足、擺手等。

    1. 重複音節:說話時會重複說單字的第一個音節,例如: MMM媽媽,我想吃餅乾。
    2. 重複單字:說話時會重複說第一個字,例如:我我我要吃餅乾。
    3. 重複片語:說話時會一直重複說某一個詞彙、或短句,例如:我要⋯⋯我要⋯⋯吃餅乾。
    4. 延長:說話時延長某個語音或單字,例如:媽……要吃餅乾;我……要吃餅乾。
    5. 停頓:說話時有不適當的停頓/ 中斷,例如:我想(停頓)要吃點心。
    6. 插入:說話時插入不相關的字,例如:我想⋯嗯嗯,啊⋯要吃點心。

    口吃有得醫嗎?

    口吃是一種無法自我控制的感覺,因此治療的過程是要如何讓孩子找回主控感,練習到我們可以感知、預測它要出現了,然後再提前預防,又或是在發生的當下,自己怎麼去化解、轉化它。語言治療口吃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心法是不再恐懼它。

    首先,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去分析、拆解,通常會在什麼狀況下發生口吃?口吃發生當下的情境、狀態、感受等等,清楚地記錄和分析,才能更加正視、理解自己的狀態。

    1. 節拍法

    想像一下心裡有一個像彈鋼琴時用的節拍機,有節奏地發出「滴答、滴答」的拍子,嘗試跟隨這個節拍說話,對一些人來說很有效。

    1. 控制說話速度

    當口吃發生的時候,你已經意識到它發生了,刻意放慢說話速度,或把某個音稍微拉長,就能輕鬆度過說話不流暢了。

    例如,「就好~像是……」在說這一句說話時,已經感知到自己要口吃了,就把「好」這個字拉長,找回掌控感,便能把後續的話說完。

    1. 改變特定字詞

    如果知道自己講到哪些特定的字詞,就一定會出現口吃。那麼就換用其他字詞,避開會令自己口吃的字詞。

    例如,孩子打電話時,會在「喂」字出現口吃,那麼孩子可以把「喂」改成發的氣音的字詞,像「哈囉」、「嗨」,就能避開口吃了。

    父母可以為孩子做甚麼?

    除了孩子自身需要努力面對和改善口吃之外,父母也可以為孩子打造有安全感的溝通環境,最重要的是幫孩子建立對說話的信心。家長和孩子說話時,可以放慢講話速度,盡量簡化說話,給孩子充分時間理解和反應,避免施加壓力。

    不需糾正或提醒孩子的說話行為,不要刻意告訴孩子「慢慢來,不要緊張」,這樣會讓孩子更意識到自己的語言問題。不要打斷孩子說話,或替孩子說話。對孩子的態度要保持正面,要及時給予鼓勵,也要避免在孩子出現口吃時表現不悅。

    如果擔心孩子有口吃,建議儘早求診,評估孩子是否真的有口吃問題,才能讓孩子最快回到成長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