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言能力未完全發展成熟時,或會用發脾氣或扭計的方式去表達自己,例如哭鬧、尖叫、滾地等等,3-4四歲的孩子也不例外。父母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時,要先了解孩子鬧情緒的原因,才能作出適當應對。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程衞強(註冊心理學家/香港兒童綜合發展中心)
資料來源/智養寶「巧虎」教材快樂版(3-4歲)《父母手冊》
孩子為何發脾氣?
孩子逐漸長大,接觸的人和事越來越多,引致發脾氣的原因也增加了,以下會列出常見的原因。
-
達不到自己要求
3-4歲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加上懂得的東西比從前多,例如走路、跑步、理解別人的說話等等。孩子開始想多點去獨立地完成一些事情,對自己有所期待。不過,由於能力所限,孩子未必能妥善地完成每一件事,他們會感到挫折,繼而發脾氣。
2. 身體感到不舒服
孩子覺得身體不舒服時,例如生病,太疲累等,都會影響情緒。如果孩子開始上學,面對陌生環境時,會有一定的心理壓力,或會表現得較壓抑。當精神變得緊繃時,也容易發脾氣。
3. 模仿他人發脾氣
上幼稚園後,社交圈子擴大,會接觸到不同的人,也會出現不同的模仿。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能用扭計的方式達到要求,孩子也會想試一試。若身邊的大人如父母、老師等,是容易發脾氣的,孩子亦會不知不覺去模仿。
4. 父母總有求必應
如果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又或不懂得正確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當孩子一發脾氣,就馬上妥協,容易造成惡性循環。孩子會以為只要發脾氣,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若父母不答允,孩子發脾氣的程度或會越來越激烈。
5. 孩子覺得不公平
如果家中有其他兄弟姊妹,孩子會較容易會覺得被不公平對待,大人不夠關懷自己,偏心其他人。因此,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會以發脾氣的負面方式試圖令父母注意自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解決孩子扭計妙方
明白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後,父母便可以針對不同情況,對症下藥。
-
安撫孩子情緒
當孩子因為面對挫折而發自己脾氣時,家長能抱抱孩子,並說出鼓勵的說話,例如:「媽媽知道你覺得做得不好,所以不開心。不過,媽媽很欣賞你的認真和努力。」當孩子情緒穩定下來,父母可再引導他多說出心底話,用溫和方式表達自己。
2. 留意身體情況
有時候,孩子未必能說出自己哪裡不舒服,父母應多留孩子的身體狀況,例如臉部表情、身體動作等等。如果孩子發脾氣是由於身體不適,父母除了要讓孩子好好休息,也要給予足夠的關懷和關愛。
3. 父母做好榜樣
如果孩子模仿朋輩發脾氣,父母不應立即受理,當孩子發覺不能以此達到目的,便會減少無理的扭計。父母更需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也要嘗試用委婉的語氣,好好和孩子相處和說話。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會變得比較溫和。
4. 暫時冷待孩子
孩子故意發脾氣時,父母宜先讓孩子冷靜下來,例如讓他站在某一角落,不和他說話等。不過,記緊確保孩子在安全地方,同時避免他作出危險行為。當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父母才回到孩子身邊,並讓他知道發脾氣乃於事無補,要好好用言語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5. 給予安全感
當孩子因為欠缺安全感而發脾氣時,父母除了作出安撫,也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注意力,安排多一點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多與孩子聊天玩耍,讓孩子知道父母仍是關心和重視他,增加內心的安全感,就不會以發脾氣來爭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