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搶玩具?從體驗中學習分享

    「媽媽,他搶我的玩具啊!」相信不少媽媽都收過孩子的投訴。由於現今很多家庭都是「一個起,兩個止」,寶寶缺乏與人分享的機會,加上1至2歲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無論甚麼都說「這是我的」、「我不要」,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甚至爸爸媽媽也不例外。其實「分享」是可以練習的,及早培養孩子樂觀、慷慨大方的好性格,將來也會成為一個容易相處的人。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程衛強(註冊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寶寶版(1-2歲)《父母手冊》

    幼兒自我意識萌芽

    一般1至2歲的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常說「我不給」、「我不要」,在他們的心目中,所有東西都屬於自己,有強烈的佔有欲,不懂分開自己和別人的想法,不明白為甚麼要與他人分享,只顧及自己的需要。因為寶寶的認知能力仍未發展完善,沒有「借」和「還」的概念,誤以為借出去就是一去不回,在大人眼中,這看似「自私」和「小氣」的行為,其實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家長可以先利用「輪候」的概念,讓寶寶學會耐心等待,並且在等待後也嘗到「輪到自己了」的滋味,讓他們明白等待是一種應有行為,日後會更容易掌握分享的概念。

    勿用成人角度看孩子

    大部分寶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便會當場鬧脾氣、大吵大鬧!家長可以用其他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後溫柔地對孩子說︰「我們要學會等待啊!」,讓孩子學會輪候和分享的重要。事實上,每個小朋友都難免會有不願意分享的時候,父母要理解他們也和大人一樣有特別心愛的玩具或物件,才不捨得與他人分享,所以切忌用成人的準則來責備他們,用「你真是小器」、「孤寒鬼」等說話來標籤孩子,如此下來,只會令他永遠學不會分享。

    4 Tips讓寶寶學會分享

    從體中理解感

    家長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找適當的機會教育孩子,例如當別的小朋友願意與孩子分享的時候,可以從旁提醒︰「小朋友把玩具讓給你玩,你覺得開心嗎?」當他點頭回答覺得開心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玩具借給他人玩的時候,別人也會很高興。透過體會別人的情感,孩子自然感受到分享玩具可換來另一種快樂,慢慢從過程中就願意與他人分享。

    採取時間限制

    在外面玩樂時,家長有時會礙於面子的關係,強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讓給別的孩子,這樣會令孩子誤以為他也可以靠父母的力量搶別人的玩具。當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家長可以採取限制時間的方法,讓他先玩10分鐘,然後再讓給他人玩10分鐘,孩子從中可以知道與別人分享和輪流玩玩具,不等於永遠失去玩具。直至孩子長大,心智慢慢發展成熟,開始瞭解到玩具可以分給別人玩之後,會把玩具還給自己,自己也可以把它要回來,就漸漸做到樂於分享了。

    分享的榜樣
    父母在家庭裡要營造平等的地位,孩子不要因年紀小而擁有特殊的地位,以免形成寶寶「自我中心」的想法。幼兒的模仿對象主要是父母、兄弟姐妹和玩伴,趁著他們最愛模仿的時期,父母宜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示範,例如爸爸可以問媽媽:「你要吃糖嗎?我可以分享一顆給你啊!」潛移默化地教導寶寶分享。同時,父母與長輩需要作出良好的溝通,言行一致,避免同時出現不同的標準,讓孩子感到困惑。

    不要拒絕孩子的好意

    家長除了不時為孩子創造分享的實踐機會,也要記著,當孩子能做到分享,願意把食物和玩具分享給家長的時候,請樂意接受他們的好意,不要對他說「我跟你玩玩而已,你自己吃吧!」雖然是跟孩子開玩笑,但無形中可能會帶給孩子失望的感覺,寶寶容易將分享和失望聯繫一起,感受不到分享的快樂,繼而不願意分享了。所以請爸爸媽媽樂於接受孩子的好意,同時別忘記稱讚孩子的行為,使他們心靈得到快慰,有助促使孩子有進一步的分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