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有能力的家長總會為孩子報上幾個興趣班,學習一兩件樂器更可謂平常至極。有些可能是為了打發時間,或是希望提昇小朋友的專注力、耐性等;但更多的不過是為了掌握升學面試的「入場卷」,一紙證書彷彿比孩子所得所學來得重要。成長於為證書奔波的社會裡,小朋友還能為興趣而學音樂嗎?

撰文﹒攝影/Mandy Tsang  插圖/Sally Ying

學樂器的怪現象

「只要考完八級,你便不用再學了!」不少家長都曾對反抗學樂器的孩子如此說。讓人不解的是,考級不過代表學生能操練手指來彈奏指定的音符,而八級也才剛到達能享受音樂的階段,家長卻在此刻容讓孩子隨意放棄。另一方面,香港地總是考試至上,衝量學習成果的標準只有考了多少級,有時甚至不只比高,更會比誰考得快,卻從來不會說小朋友會演奏哪首貝多芬或莫扎特的經典名曲。

從事音樂教學工作超過7年的李榮傑(Kelvin),遇過形形色色的家長和小朋友,眼見許多扭曲的學習心態,他倒覺得培養小朋友的興趣才是首要條件︰「只要保持小朋友對音樂的熱情,令他有動力去學習和操練的話,考試、拿證書其實都是輕而易舉的事,考試過後他仍會願意接近音樂。相反,我要是和家長一樣,只催谷小朋友應付考試的話,他大概考完八級便會放棄,先前投放的一切金錢、努力、時間,全部也會付諸流水。」耗上珍貴的童年時間,到頭來只換得八張證書,真的值得嗎?

貼地的音樂教室

為追求更理想的教學環境,曾擔任傳統琴行導師的Kelvin,於數年前伙拍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開辦「悠奏流行音樂教室」。教室沒有奢華的裝潢或設施,卻恰好予人放鬆、舒適的家居感覺。「這裡是一個以人出發的音樂教室,別的中心可能會用盡每吋地方,務求有更多課室容納更多學生;我們卻堅持在每個課室設有休憩空間,讓他們在最放鬆的環境下享受音樂。」除了環境外,Kelvin和一眾導師亦看重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師生,我們反而更像是朋友。撇開上課的時限,我們總會多花點時間和他們聊聊天,不論學校、生活的趣事或煩惱,他也可以和我們分享。」緊密的關係能讓老師更了解學生的性格和需要,從而為每個學生設想最適合的學習方式。

除了打破關係的隔膜,Kelvin亦希望打破學習的框架。「我的教學著重實踐和溝通,例如一個學生掌握了彈奏基本節奏部分,我便負責彈奏主奏的部分,以合作形式完成一首完整的音樂,有滿足感之餘更能全面了解一首歌的結構。」中心閒時更會鼓勵學生們合奏Jam歌,甚至為他們組織表演,「我們的課程不單止照顧樂器演奏,還希望小朋友能互相交流,促進全面的發展。」

充滿挑戰的學習歷程

Kelvin現時每星期教授接近二十個學生,更有學生專程由九龍來到北區上課。問到教學多年來最深刻的經歷,他卻回想起一件「小事」︰「有個讀小學的孩子一開始跟我學木結他,上課期間我不僅教他彈木結他,也讓他認識這與電結他的差異。一段時間過後,他說想改學電結他。」乍聽之下,由木結他改學電結他彷彿沒甚麼大不了,兩者之間亦沒有優劣之分,「但我卻看到他正在探索新的音色及彈奏技巧,背後增進的是一份敢於創新、冒險的精神,這些特質不僅能應用在學音樂上,放諸於其他方面也非常重要。看到一個學生受自己啟發而有所改變和進步,令我很感動。」

雖說興趣比一切來得重要,但小朋友往往「三分鐘熱度」,如何才能保持他對學音樂的熱情呢?Kelvin建議,可先由節奏類的樂器入手︰「簡單的拍手踏地,以至非洲鼓或Drum Set(爵士鼓)等樂器,最適合一些精力充沛、喜歡『郁手郁腳』的小朋友,這既能迎合他們好動的性格,在訓練節拍的過程中更能訓練專注力、促進手腳協調。」然而,即使多有音樂天賦,或初學時多快上手,小朋友在過程中難免經歷高低起跌。Kelvin笑言,學生最重要是學懂「掙扎」︰「學樂器的過程一定會遇到瓶頸,但只要盡力堅持下去,就能找到突破的關口,不然學甚麼也會想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