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濕瘡應如何護理?

嬰兒皮膚幼嫩,容易出現各種皮膚問題,例如痤瘡,蕁麻疹,熱痱和濕疹等,需要家長悉心照料。本篇將會集中探討一下小兒濕瘡。小兒濕疹是好發於2個月至2歲的過敏性皮膚病,2歲後會慢慢消退。小兒濕瘡相等於西醫的嬰兒濕疹。好發於吃奶時期,中醫稱之為奶癬和胎斂瘡。

整理/編輯部

撰文/陳冠龍 (註冊中醫)

臨床症狀

 

嬰兒濕瘡多發於頭面部,在面部者,最初表現是大片或散在的紅斑或丘疹。在頭皮或眉部者可見鱗屑和黃色痂皮。症狀輕者可見嬰兒皮膚有淡紅的斑片,伴有少量鱗屑。嚴重者則可見紅斑、水皰、糜爛,浸淫成片,不斷蔓延擴大。

嬰兒瘙癢劇烈,伴睡眠不安,哭鬧夜啼,食欲不振,一般1至2歲之後可以痊癒,若2歲後反覆發作於手肘窩、膕窩和四肢伸側,長期不癒,且有家族史、過敏史者稱為四彎風。

 

分型

滲出型:初發皮損為對稱性分布的紅斑,隨後出現丘疹水皰,搔抓破損形成糜爛面,乾涸後可形成黃色痂皮。嚴重者可見淋巴結腫大和發熱等全身症狀。

乾燥型:常見於1歲或以上營養不良和瘦弱嬰兒,患兒皮膚乾燥潮紅,表現為小丘疹上覆蓋灰白色鱗屑,反覆發作。

脂溢型:常見於較胖的嬰兒,表現為小斑丘疹上附著淡黃色脂性黏液,可形成痂及鱗屑。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可採用內服和外用藥,內服根據嬰兒的舌脈指紋,皮疹形態辯證論治。一般新生兒用量是成人量的1/6,乳嬰兒是成人量的1/3,而幼兒及幼童是成人量的2/3。如果嬰兒拒絕服食中藥,可選擇中藥外洗,滲出和脂溢型可用中藥外洗,例如馬齒莧,黃柏和金銀花等,乾燥型則可用紫黃膏蛋黃油等,用藥請先諮詢註冊中醫。

如何護理

1.注意皮膚清潔和滋潤,可嬰兒修剪指甲,晚上痕癢劇烈時可替嬰兒戴上手套。

2.選用純棉的衣物,避免讓羊毛等質料直接接觸嬰兒的皮膚。

3.避免接觸動物皮毛、花粉、塵蟎,以減低致敏機會。

4.母乳餵哺對預防濕疹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