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圖畫 大學問 孩子畫畫不簡單

     

    孩子拿起蠟筆畫畫畫,可是爸爸媽媽看不懂,只是一堆混亂的線條,問他在畫甚麼,他說「這是魚」、「我在笑」,父母可能會擔心是不是我的孩子不會畫畫?我們可以先了解孩子繪畫發展階段,再了解如何幫助孩子畫得更好更有趣味。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鄧月娛(領思兒童發展中心 高級特殊幼兒教育導師)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快樂版(3-4歲)《父母手冊》

     

    孩子繪畫能力發展

    3-4歲的孩子,在繪畫能力方面介乎「象徵期」和「前圖式期」(下述),對顏色、形狀等開始有實在的概念,能將心中所想的透過畫筆表達出來。不過,每個孩子的發展都不盡相同,家長應順應孩子個別的發展而作出適當的配合;最重要的,是聆聽孩子對於圖畫的「講解」,了解並一起參與孩子的創作。

     

    象徵期(2.5–3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想像力漸漸發展,開始對顏色的選擇感到興趣,也會在描畫出來的事物加上語言的解釋,會為所畫的形體命名。他們會用簡單的線條表現所看到的事物,例如開始在圓圈周圍加上線條,慢慢會在裡面加入其他的圓圈或點點,逐漸意識到讓圓形變成想像中的事物,也就是在圓形外圍的線條代表太陽的光,裡面畫上圓圈、點點,來象徵人的五官。

     

    前圖式期(3–5歲)

    孩子到了這個時期,顏色與形狀的表現更加具體確切,父母可以立刻看出他在畫甚麼;描畫出來的和想表達的,漸漸跟現實開始相關,對於生活中所接觸的人、事、物都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能畫出具體的形象,但仍未能正確表示。畫作多以人物為主,尤以自己居多。以人物為例,孩子會在人頭外加上手腳,慢慢觀察到身體的存在,會在頭下加上不合比例的身體,畫上雙腳,手可能從頭或身體伸出等。

     

    培養孩子畫畫興趣

    畫畫不但能培養孩子的美感和藝術欣賞,對於他們的認知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能使孩子的觀察力變得仔細敏銳、激發更多的創造力。另外,透過畫作或塗鴉,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所見所聞。爸爸媽媽不妨試試以下方法,讓孩子愛上畫畫。

     

    親近生活中的事物

    如果孩子不常看到花,怎麼會畫得出美麗的花朵呢?相比參加坊間的繪畫班,爸媽不妨以生活經驗直接影響他的創作,為孩子提供不同機會讓孩子親身體驗,讓孩子直接觀察、接觸、感受身邊事物;當孩子對事物有了深刻具體的印象,畫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此外,亦可多帶孩子到大自然走走,讓孩子就地取材,利用眼前所見的材料,如落葉、枯枝、樹皮等作為創作的藍本,甚至作畫的物料。當孩子於不同事物中發現有趣的地方,能夠提升創作靈感,也能畫得愈來愈好。

    另外,不同的圖畫書或繪本也能為孩子提供視覺經驗或參考,看到不同的圖像,觀察圖畫的線條運用,在畫畫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出來;這樣也不會因為畫不出所想畫的而感到挫折,或拒絕繪畫。

    不要求畫得完美

    孩子的身心與手眼協調還未完全發展成熟,爸媽不應執著於他畫得像不像,美不美,又或為甚麼會用色不對?這容易讓孩子對繪畫失去信心和興趣,甚至引起反感。所以,孩子繪畫時,家長別急著指責,要求孩子達成自己的標準,因為創作可以是天馬行空,可以很個人化,也可以是毫無目的,如果太執著孩子的成品像不像,反而會窒礙幼童的創作意欲。

    相反,爸媽應關心孩子畫甚麼?為甚麼用這種顏色?完成後,可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畫作內容,並一起為畫作命名。創作是主觀的表達,孩子的作畫目的,是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發揮他的創造力與想像力,所以爸媽宜多鼓勵孩子勇於創作,多方思考,聆聽孩子的創作想法,畫出屬於自己的作品,而不是與其他人一樣的圖畫。

     

    有趣的創作畫作

    孩子初時的小肌肉發展尚未成熟,爸媽可先準備一些較粗的蠟筆,讓孩子容易掌握操控;紙張亦不宜太大,可著孩子畫一些較小的東西,例如小貓、小汽車等,輕易畫滿一張,能令孩子對畫畫更有信心,更專注。

    除了用筆,利用不同的作畫技巧,也可以使畫畫更有趣味。爸媽也可以陪同孩子創作貼畫,如把雜誌上孩子喜歡的圖案留下,孩子年紀小一點、還不會用剪刀時,爸媽可以先為他們剪下來;到孩子長大一點,就讓他練習剪裁,把圖案貼在紙上,然後再在空白的地方畫上不同圖案。此外,也可以不同的物料或材料,如羽毛、珠片、絨布等立體物料作畫,讓孩子能透過觀察和觸摸,認識不同物料的特性,讓他的創作有了依據,激發更多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