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黏」寶寶 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

    我家有個「黏」寶寶 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

    寶寶漸漸變得黏人又愛哭,只要發現父母離開了自己的視線範圍,便哭得聲嘶力竭,那怕爸媽只是偶爾去喝杯水、上廁所,孩子也會嚎啕大哭,這樣確實讓人喘不過氣來呢!想知道寶寶為甚麼離不開自己嗎?這可能是「分離焦慮」的徵兆,只要掌握適當的處理技巧,孩子便可順利度過此成長的必經階段。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程衞強(香港兒童綜合發展中心  註冊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寶寶版(1-2歲)《父母手冊》

    自寶寶開始認生,便喜歡黏著熟悉的家人,而且與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當孩子看到爸媽時,會感到開心雀躍,離開對方則哭鬧不休。加上寶寶的認知能力有限,會把父母的「暫時離開」理解為「消失」,所以才會黏著自己不放。最明顯的分離焦慮期約在10-18個月出現,但通常只是過渡時期。隨著年齡增長,孩童在動作、語言和認知理解能力逐步發展後,分離焦慮亦會隨之減弱。

    若孩子有以下情況,便是出現「分離焦慮」:

    • 看不到爸媽就會哭喊
    • 一直要父母抱著,一放下來就大哭,
    • 排斥陌生人
    • 情緒變得敏感(表現得易哭、吵鬧或叫喊)
    • 不能獨自睡覺,必需由父母陪伴

    處理「分離焦慮」有辦法!

    適時回應寶寶

    寶寶的焦慮情緒源於對環境的不確定,父母應盡量給予安全感,以減輕他們的不安。雖然孩子看似聽不懂媽媽的說話,但只要聆聽熟悉的聲音,寶寶便會比較安心。

    Tips:媽媽不妨一邊做家務,一邊跟寶寶說明自己在做甚麼,或者一邊唱歌來安撫情緒。

    慎選臨時照顧

    盡量減少分開的機會當然最理想,若然父母必需外出,可試把寶寶交託熟悉的親人或朋友,如阿姨、祖父母等。孩子對臨時的照顧者較為陌生,應先讓寶寶跟對方多加接觸,熟悉彼此,對於減輕分離焦慮非常重要。

    Tips:可以準備寶寶喜歡的玩具或圖書,或是依戀的小被子、小枕巾等,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亦有助排解壓力。

    盡量遵守承諾

    家長要避免以哄騙的方式來安撫,因為當孩子得悉爸媽總是欺騙自己後,心中的信任感會越來越少。父母應盡量遵守對寶寶的承諾,假如真的無法實行,也該及時讓孩子瞭解自己的狀況,以免加重他們的分離焦慮。

    Tips:可將自己的時間安排告訴寶寶,讓他們明白父母是會再回到自己身邊的。

    運用遊戲適應

    在家可以常跟孩子玩捉迷藏遊戲,如媽媽用手帕蓋住自己的臉後拿開,再試著躲起來半分鐘,然後慢慢把分離的時間延長,利用遊戲讓寶寶習慣媽媽「消失」後又再出現的情況。

    保持樂觀情緒

    別讓寶寶覺得分離是很沉重的事,父母應保持樂觀,多和孩子說笑,使他們感覺安心輕鬆。如果寶寶不斷為分離哭喊,別要大聲呵責他們,這樣不但無補於事,還會加重其消極心理。

    記得要說再見

    不要因害怕寶寶哭喊而偷偷出門,分開時記得與寶寶說再見,可給他們一個親吻和深深的擁抱再離開。如孩子仍然哭鬧不休,千萬別要折返原地安撫情緒,否則或使寶寶誤以為這是令爸媽留下的方法。

    總結:

    分離焦慮通常只是一段過渡時期,只要處理方式正確,加上父母的耐心引導,當寶寶對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以及對環境和自我狀態的掌握越來越有信心時,情況就會逐漸改善。若孩子2、3歲以後的分離焦慮仍很嚴重,則應該尋求專業人士提供方法改善,避免造成日後出現人際和學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