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診室不便說的教養竅門 醫生爸爸育兒秘笈!

碰上疑難,許多新手父母總會向醫生求助,若醫生本身也是一個爸爸,他又會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呢?王欣浩醫生行醫多年,遇過形形式式的個案,留意到香港家長間許多奇怪現象,於是伙拍太太吳嘉汶律師,合作寫下《醫生爸爸在家怎樣做?締造生理+心理健康小孩的專家竅門》一書,與讀者分享倆人獨特的育兒心得與見解。

整理/ 編輯部

受訪者/ 醫生爸爸王欣浩 Dr. Alan Wong

Alan王欣浩醫生

香港、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洲的註冊醫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名譽臨床副教授,於報章AM730設有專欄〈醫生爸爸坐巴士〉。

Rendy吳嘉汶律師

執業律師、珠寶鑽石鑒證師。同時擁有英國、加拿大榮譽學士學位及兩個優異級碩士學位。為2013年「全港時尚專業女性選舉」獲獎者。

不喜歡給藥的醫生

「醫生,幫我開多支咳水給小朋友吧!」這是王欣浩醫生(Alan)在會診室內經常出現的對白。他在外地行醫多年,主張不為6 歲以下兒童開藥,怎料回到香港後,卻常常碰上家長為小朋友「加單」。「藥物有機會為小朋友帶來潛在的嚴重副作用,但香港家長卻把藥當成補品般,小朋友不適就立即餵藥。其實這會抑制了身體自動排出細菌的反應,反而令病情惡化。」道理顯淺易明,然而許多父母為求安心,仍然執意要藥,無奈會診時間有限,Alan沒法好好向家長詳盡解釋,於是萌生寫書念頭。「我們也是父母,明白每對父母最大的心願必定是小朋友身體健康,但究竟甚麼才是真正的健康呢?我們嘗試還原基本步,與新手父母分享我倆醫學及育兒上的知識及經驗,讓大家知道其實健康可以很簡單。」

Alan在書中提出多個育兒新知,包含「不是每次發燒都要看醫生」、「多喝牛奶好處少」等,挑戰現今家長的既有觀念,附以太太吳嘉汶律師(Rendy)的回應和感受;又有Rendy過往研究有關育兒心理的見解,並加入Alan的醫學角度意見,將醫生爸爸、律師媽媽和兩個可愛兒子的家庭生活真實地與讀者分享。

下一代不必做醫生律師

夫婦倆人曾經在加拿大、英國等地生活多年,Rendy形容,香港的育兒文化與外地可謂截然不同。「外國家長覺得小朋友是一粒種子,本身已有自己的獨特天賦,家長的角色便是協助發展專長;香港的家長卻覺得小朋友應該要叻、要乖,不斷投放資源想讓孩子變得更叻,卻忽略了他本來的才能。」華人社會的家長,總是抱有望子成龍的傳統寄望。雖說Alan及Rendy本身都是專業人士,卻不希望強迫孩子活在自己的框架中,「我們留意到大仔很喜歡砌Lego,對工程、建築等東西很有興趣,於是便多給他機會去接觸;相反細仔很喜歡音樂、畫畫,我們就給他白板和顏色筆,讓他盡情地畫。即使是我們的孩子,發展的方向也可以完全不同。」

孩子幼時的學習和吸收能力快,如何鼓勵孩子學習成為了不少家長頭痛的問題。「我發現香港很多學校也是『填鴨式』(spoon-feed)教育,所有答案已經在筆記中,老師也只會跟著唸,當中完全不用思考。」為填補學校教育的缺口,Alan和Rendy閒時喜歡為孩子安排各類活動,讓他們認識一些書本學習不到的東西,引導他們思考與探索。「家裡養的魚、蝸牛全都是孩子親自去捉的,帶回來後他們問該怎麼養,其實我們也不懂,於是便一同想辦法找出答案,最後我們在網上仿效了其他人的照顧方法,結果非常成功,兒子都非常開心。」

主動探索是學習最理想的方式,在孩子感興趣的事上給予支持,自然可以讓孩子喜歡學習。

為孩子樹立工作榜樣

醫生的工作忙碌,Alan同時在兩間醫院工作,更是席不暇暖。他坦言,大部分的家事也交由太太處理,自己只能在假日盡量抽時間陪伴孩子,填補平日的遺憾。Rendy卻笑言,Alan專心盡力地工作,反而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有一次本來和大仔約好了,我們下班便會立即回家陪伴他,怎料有朋友的家人有事,需要爸爸立即過去幫手,於是我們便和兒子解釋因為爸爸是醫生,有責任去救人,所以我們必須失約。」沒想到兒子也能體諒爸爸,更明白到要為別人付出,不可能只為自己。「有一日,大仔突然和我說,他長大後也想做醫生,好像爸爸一樣去救人。我覺得很欣慰,因為他知道爸爸的付出很大,而且做醫生是值得驕傲的工作。」Rendy說。

稀少的親子時光在繁忙的日程中更顯得彌足珍貴,因此Alan和Rendy非常珍惜每個教育孩子的機會。「有一次大仔說想買玩具,買玩具本身很容易,但他在過程中沒有任何學習,我們也不想他染上『想要就有』的壞習慣,於是我們便轉換成另一角度,向他解釋要有錢才可買玩具,要他想辦法先賺錢。」兒子靈機一觸,想出了做麵包賺錢的辦法。「我們全家人一起商量『擺檔』的日期時間地點、設計『檔攤』的基本外型等。」在「擺檔」的前一天,正當全家人忙着焗麵包、製作指示板時,Alan和Rendy又向兒子提出了另一建議︰「不如我們把明天賣麵包所賺到的一半拿去買口罩,送給每天都會和你們視像教學的學校老師,好嗎?」雖然這不是孩子的本意,但他在過程學會了與人分享、並關心身邊的人。這個偶發的體驗,讓Alan和Rendy給孩子上了重要的一課。

夫妻關係好 孩子自然好

「沒有人能在做父母前,就已經懂得做一個好的父母。」即使兩人識於微時,擁有豐富的醫學、育兒知識,Alan和Rendy在初為父母時,仍然面臨許多意見分歧的時侯,關係更一度面臨崩潰。「大仔剛剛出生時,大家都累得精神崩潰,一點小事已經可以吵起來。後來大家嘗試坐下來冷靜溝通,坦誠對彼此的不滿,一起想辦法協調。」遇上兩人都沒法解決的難題,他們便向外界尋求幫助,看書、見輔導、參與教會的夫婦營等方法都一一試過。談及關係舊日的裂痕,他們毫不忌諱。「我們病了、傷風感冒時也會看醫生,如果關係出現甚麼問題,或者相處中有磨擦,也要找專業人士來幫忙。找人幫忙並不代表是弱者,只不過是希望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Rendy在書中及訪問間經常強調「婚姻好,孩子就好」,她認為許多家長只著眼於孩子的生理或外在,卻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看看美國很多校園槍擊事件,落網的兇手背後全都是有家庭問題,父母離婚、賭博或嫖妓,令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沒有安全感,想法便會變得極端。所以給小朋友一個開心的家庭環境非常重要。Alan亦補充道︰「對小朋友來說,有愛鍚自己的父母在的家裡,便是最開心的環境。所以夫妻關係不好,不論多漂亮的環境、多豐富的玩具,也無法營造開心的環境。」

香港總比外地好

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的社會狀況令許多人不安。不少家長都正考慮移民,憧憬為孩子爭取更理想的教育和居住環境。為著理想和工作,Alan和Rendy走遍世界各地,最終還是選擇和孩子在香港定居,皆因困難之中,他們仍然看到許多機會,「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困難和挑戰,成為外地的新移民,可能要面對種族歧視、性別歧視、語言不通等問題,在一個帶有有色眼鏡的環境中成長,小朋友的自信也會被影響;反觀在香港,自己的主場必定擁有最多的機會,而且這裡資源豐富,小朋友想學甚麼也可以,未來的選擇也有更多可能性。對於面前的路,我們仍然非常正面。」

在書的後序中,倆人寫道︰「育兒是一條很漫長的路,當中荊棘滿途,挑戰無數,但當回首的時候,腦海中的記憶總是滿載着孩子的笑聲、無限的滿足感和喜悅。」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在眾多的專業知識和育兒心得背後,Alan和Rendy字裡行間流露的,全是那份父母單純愛孩子的心。

《醫生爸爸在家怎樣做?締造生理+心理健康小孩的專家竅門》

作者:王欣浩醫生&吳嘉汶律師

簡介:爸爸王欣浩醫生與媽媽吳嘉汶律師,透過生活及會診室內外的寫實例子,揭開自己照顧及教育孩子的秘密。在世界各地行醫多年,觀察到香港家長在育兒方面的矛盾與誤區,決意把有助孩子健康的正確方法,和那些在會診室不便說的秘技,配合輕鬆且有趣的科研結果,在書中一一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