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告狀次數 改善人際關係

孩子踏入高班後有沒有開始變得愛告狀呢?有些孩子覺得自己告狀是在伸張正義,但就我們看來反而覺得孩子都是因為小事和朋友發生爭執,覺得不服氣,因此不斷向家長告狀,要求大人來主持公道。告狀次數太多,實在令爸媽厭煩,到底應該怎樣處理孩子愛告狀的問題呢?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楊潔瑜  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成長版(4-6歲)《父母手冊》

孩子愛告狀,是心眼壞嗎?

孩子愛告狀未必是心眼壞呢!爸爸媽媽有沒有跟孩子說過,如果遇上危險或者是自己無法解決的事,一定要告訴大人呢?如果孩子跟父母告狀時,父母沒有好好回應,只是直接告訴他不要說別人的壞話,孩子會不能理解:為甚麼他乖乖地按大人要求做,反而被說是愛說壞話呢?

告狀的話都「沒意義」嗎?

對爸媽而言,一直聽到孩子說別人的不是,想必多少都會覺得不耐煩,但是也不能完全忽略孩子的話。事實上,告狀的行為可能是孩子試圖請你介入幫助解決問題,或者只是做出爸媽所教導「見到不對的事情要告訴大人」。父母應該分辨孩子告狀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藥,引導孩子正確解決問題。

告狀的類型

富有正義感

孩子非常有正義感和使命感,對於他人的不當行為看不過眼。

希望獲得讚美

透過告狀,暗示自己比其他小孩乖巧,以博取大人的讚美。

希望大人幫忙

因為能力不足,希望大人介入處理人際糾紛,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先發制人

為了降低自己做錯事而被責罰的機會,孩子可能會先行打小報告說他人的不是。

激怒別人

告狀並非想大人出面協助解決,而是希望揭發並廣傳對方的不當行為以惹怒別人。

手足爭寵

為了得到父母的更多寵愛,因此作出告狀行為希望削弱父母對別的兄弟姐妹的愛。

告狀的問題愈演愈烈的話,最終可能引致孩子的人際關係變差,家長的耐性也一日一日被磨耗,親子之間更容易發生衝突。那麼,有甚麼方法可以改善這個狀況呢?

How to do

  1. 教導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

爸爸媽媽遇到孩子告狀時,應該和孩子好好溝通,一起梳理清楚事情的真相,接著嘗試引導孩子自行解決問題,例如稱讚孩子:「你很關心別人/你會留意別人。可以麻煩你幫我提醒他嗎?/能幫我看看對方需要幫忙嗎?」孩子做到後,家長可以謝謝他的幫忙,孩子從中學會處理後,向大人告狀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

?Tips?

當孩子去提醒對方時,有機會不被理睬,爸爸媽媽不妨從旁觀察,並適時鼓勵孩子和教授對話的技巧。

  1. 以平常心作出仲裁

不少家長忍受不了孩子之間瑣碎煩擾的爭吵或告狀,可能會因心情不好,想盡快解決紛爭或停止告狀,所以隨便懲罰孩子。由於孩子告狀的動機很多,有時不是期望大人出面解決,有時甚至是故意挑釁,因此大人應先提醒自己要心平氣和,不要受孩子影響,冷靜理性地分析事情始末,以平常心作出對事件的仲裁。

?Tips?

有時大人的仲裁雖然公平,但是未能令孩子雙方信服,就可能失去公信力,記得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仲裁的內容及原因啊!

  1. 避免過度介入孩子之間的紛爭

孩子的問題應該由他自己解決,如果爸媽過度介入,只會剝奪了孩子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呢!所以爸媽都來教導孩子積極勇敢地面對人際關係的紛爭吧!雖然4-6歲的孩子能力有限,不過也可以教育孩子關於告狀的正當性,以及培養他面對問題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Tips?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肯定孩子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提醒及引導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不同的溝通技巧。

  1. 讓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大人來說也很難做到呢,何況是孩子。許多孩子告狀是因為太在意別人不好的行為表現,亦為了凸出自己所說的合理性而誇大其辭,例如將不小心的碰撞,解讀為「他故意撞我」而生氣,家長可試著教導孩子從另一個觀點去看事情,對方可能只是「他滑倒,所以撞倒我」,這樣孩子會減少告狀的行為,對他人更友善呢!

?Tips?

運用繪本分享,透過故事內容作示範,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社交技巧及良好品格。

注意!

不要鼓勵孩子告狀

因為年紀尚幼,爸媽自然會對孩子不放心,常常追問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有時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會跟爸媽「投訴」,但爸媽可能會責備孩子沒有即時告訴老師,變相鼓勵孩子告狀的行為。

切忌仲裁欠缺公平

孩子總是認為爸媽會偏袒另一個孩子,特別是爭吵時只有其中一個孩子受到處罰與責罵的時候。另外,爸媽對年長的孩子總會有較多的要求與期待,當手足間發生衝突時,大一點的孩子受挨罵更多的話,自然會想找機會報復,導致「告狀」的情況愈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