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檢查要留意  以最佳狀態孕育小生命

產前檢查是準媽媽們必然會經歷的流程,有助醫生及早找出問題,並及時處理與預防,確保母胎健康。懷孕期間媽媽會有甚麼風險,產前檢查又包括哪些項目,以下將為你拆解。

撰文 / 編輯部

孕期兩大風險要注意

懷孕期間身體會分泌抗衡胰島素的荷爾蒙,令胰島素功能降低。面對體重上升,胰臟卻未能提供足夠分泌時便更難控制血糖,導致血糖升高,進而增加患有妊娠糖尿病,並有可能出現先天畸形、巨嬰症、難產等問題。常見症狀包括:頻尿、容易肚餓或口渴,以及疲勞,這些都是因身體產生過多糖分或未能充分利用血糖提供能量而引致的徵狀。

母體生理或胎兒變化亦可能造成妊娠高血壓。一般而言,孕早期至中期的血壓會較低,其後逐漸回復正常水平(低於140/90mmHg),若孕媽媽在20週後持續發生140/90mmHg或以上的血壓,請務必到醫院作詳細檢查。如本身有高血壓病史,確診妊娠高血壓的機會亦相對較高,也請多加注意。妊娠高血壓的症狀繁多,常見為蛋白尿、嚴重水腫、血小板偏低、子癇等問題,情況嚴重可能導致胎兒缺氧、孕婦腦出血、出血性中風等。

重點檢查一覽

  • 早期超聲波(7-8

確定懷孕位置及預產期。孕媽媽要特別留意宮外孕,小產風險會較大,同時由於未必有任何病症,胎兒腹中停留過長時間或會出現細菌感染,影響孕婦盆腔、引發壞血病等問題。

  • 血液檢查(11-14

透過檢測紅血球、血小板、血色素、平均紅血球體積比等指數,判斷孕婦是否患上乙型肝炎、德國麻疹、梅毒等疾病,及早預防。

  • 唐氏綜合症檢查(11-14週)

為最常見染色體問題,尤其大於35歲的高齡產婦會較高機會誕下唐氏綜合症寶寶。孕婦會先進行度頸皮測試,若屬高風險,則需作進一步的絨毛球及羊膜穿刺測試。

  • 成長超聲波(15-16週)

檢查胎兒成長狀況,並量度頭骨、頭圍、肚圍等。

  • 結構性超聲波(約20週)

檢查胎兒大小、手腳、脊椎、腦部及其他重要器官。

  • 糖尿檢查(28-30

先抽取空腹血糖,請確保抽血前8小時不能喝有糖份的食物或飲料。其後孕婦會飲用已計算好分量的糖水,待兩小時後再抽血糖,以評估身體處理糖水的能力。

  • 乙型鏈球菌檢測(35-37週)

嬰兒若感染乙型鏈球菌,嚴重可以引起腦膜炎、肺炎、腎功能受損等病症。這種細菌可能會分佈於腸道、膀胱、尿道及陰道位置,孕媽媽不宜忽視。

中大醫學院「FMF三重檢測方法」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團隊研發的早孕期綜合測試「FMF三重檢測方法」透過評估病歷、平均動脈壓(MAP)、子宮動脈搏動指數(UtA-PI)及血清胎盤生長因子(PIGF),幫助孕婦篩查出患早產妊娠毒血症的機率,並向高風險者提供低劑量阿士匹靈作預防方案。

早前更聯同亞洲各個婦產科團隊合作,利用「FMF三重檢測方法」為近43,000名懷孕11-13週孕婦進行妊娠毒血症檢測,以及為高危孕婦於16週前至36週期間提供低劑量阿士匹靈,結果顯示處方能有效降低患早產妊娠毒血症或早發性妊娠毒血症的風險。

目前檢測已通過歐美、澳洲及亞洲多個國家驗證,香港亦將會於明年初拓展至7所公營婦產科醫院,務求更周全地守護媽媽與寶寶健康。孕媽媽如能及早發現並預防,相信會減輕不少壓力,更放心地迎接新生命到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