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孕中後期開始,水腫的問題便一直困擾著媽媽們,原以為分娩過後問題會有所改善,怎料雙腳竟比懷孕時更加浮腫?為了幫助各位媽媽解決產後水腫問題,今期「產後百科」特意為媽媽搜羅各種紓緩水腫的方法,一同實行「消水腫大作戰」!

撰文/ Mandy Tsang 
監修/ 婦產科 林兆強 醫生

雙腳漸漸腫了起來…

產後水腫主要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生理性水腫源於媽媽的子宮變大,影響血液循環而引起水腫。此外,體內黃體酮的水平在產後無法即時回到懷孕時的水平,令身體代謝速度下降,身體無法及時排出水分,令身體出現水腫;而病理性水腫則由疾病造成,例如妊娠高血壓綜合症、腎臟病、心臟病或其他肝臟疾病等。

生理性水腫通常發生在下肢範圍,通常問題是由孕期水腫延續至產後水腫,當隨著排尿、排汗的增加,水腫的情況將會慢慢消失,一般在產後第四周左右便會恢復正常。而病理性水腫不僅出現在下肢位置,雙手、臉部、腹部等均有可能出現水腫情況。假如全身性水腫的問題持續,並伴隨食欲不振、頭暈等症狀,媽媽應立即求醫。

告別惱人的浮腫手腳吧!

飲食篇

少吃高納食物

容易水腫的媽媽應盡量進食低鹽食物,以免水分滯留在體內。媽媽不僅要在煮食時減少鹽分,大部分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大量鹽和味精,亦應盡量避免。這些不容易察覺的鈉質,很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地吃下肚,一旦攝入過多,便會讓水分滯留而不易排出,形成水腫問題。

增加鉀的攝取

鉀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鹽分。香蕉、火龍果、橙、番茄、菠菜等水果及蔬菜均含有豐富的鉀,攝取充足的鉀並飲用足夠的水時,便能有助有助身體去水腫。當攝取鹽分較高的飲食後,媽媽可以多吃點含豐富鉀質的食物。

運動篇

伸展運動

坐月期間運動量少容易令媽媽水腫。雖然產後需要充分休息,但不等於整天都坐著不動。適量的活動可以幫助傷口癒合,促進盆底肌肉的恢復,也可以有助代謝循環的恢復。因此順產媽媽在諮詢醫生意見後,分娩後數天便可以下床走動,數星期後更可以開始做伸展運動。至於剖腹產的產婦,則看傷口癒合情況的情況,一般來說,產後一個月便可以開始做伸展運動。

肌肉訓練

鍛鍊肌肉可以明顯紓緩水腫的症狀,並改善關節的活動度,更能促進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產後媽媽不能立刻進行激烈的運動,可以先由輕鬆的輕度運動開始,例如雙手推牆、凱格爾運動等,逐漸恢復懷孕時衰退的肌肉力量。

生活篇

按摩

按摩能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系統,有助紓緩水腫。媽媽可以在洗澡時用沐浴乳、或平時利用按摩油按壓腹部、大腿、小腿及臂部。媽媽不需太用力按摩,並要注意引流的方向,由於應讓水分朝心臟方向運送,因此應從腳趾往大腿的方向按摩,才能依循淋巴系統的方向。

墊高腿部

在睡覺時,媽媽可以墊高腿部,加速腿部積存的血液和組織液回流,讓水腫的情況得以改善。在睡覺前,在腳腕下方放置枕頭或捲起的毯子,高度約為10cm即可。除了睡覺外,休息時也可以嘗試躺平並抬高腿部,同樣有助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