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小兒斜頸怎麼辦?

若發現嬰兒出生後,頭部經常歪向一側,頸部轉動不利,其中一側肌肉又好像有個腫塊,而且臉常常喜歡看著同一側,便要多加留意,因為這有機會是小兒斜頸的問題。

整理/編輯部

撰文/周庭譽 (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

小兒斜頸,在醫學上稱為先天性斜頸症,臨床多見為肌肉性斜頸,發病率大概為0.3%至1.9%。肌肉性斜頸通常是在出生後3個星期至1個月較為明顯,以右側較為常見。此病是由於單側的胸鎖乳突肌纖維痙攣,使頸部向同側偏斜。目前的發病原因仍然不明,部分研究指出,可能與出生時肌肉拉傷,血液不流通,又或因胎位不正,一側頸部肌肉承受了過高的壓力相關。大部分患兒只要在早期進行正確而有效的治療,治癒率可達至9成。

面部及頭形可能出現不對稱

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患兒,頸部活動幅度有限制,難以將頭部轉向另一邊,又或只能作有限度的轉動。在頸側位置,可摸到胸鎖乳突肌變得繃緊,甚至發現隆起的腫塊。由於患兒習慣性把頭偏向一側,令頭面部受壓及頸項發育不平均,患兒面部及頭形可能出現不對稱的情況。如不及早矯正,隨著孩童成長,斜頸情況將愈加嚴重,頭顱及面部亦因逐漸變形而越見左右不對稱,開始行走的孩子更會有一些代償性的脊柱側彎。

1歲前為治療的黃金時期

在治療方面,患兒的年齡越小,治療越持續,效果越佳。1歲前為治療的黃金時期,年齡較大且症狀嚴重者,則需要考慮以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中醫認為此病是由於小兒頸部肌肉損傷後,出現血脈瘀阻,滯留不散,日久筋膜拘急,肌肉攣縮,進一步阻礙氣血運行,形成硬結。治療以推拿按摩,運用不同手法,針對放鬆患側的肌肉,消除筋膜拘急,並可配合中藥外敷,有助活血化瘀,消瘀散結。

需注意的是,小兒斜頸的原因,除了胸鎖乳突肌造成的肌肉性斜頸外,也有可能是由於其它原因所造成,例如:先天性頸椎異常、頸椎脫位、小腦問題引致的頸部肌肉痙攣、斜視、頸部腫塊或感染等引起,需注意辨別診斷,及早治理。

多注意小兒日常頭部姿勢

若小兒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隨著年歲的增長,可使頭面部的畸形更加明顯。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防繼發性頭、臉、頸部、甚至軀幹的畸形非常重要。在治療以外,家長須注意小兒在日常生活中頭部的姿勢和擺位。平常可多引小兒向患側看;把玩具放在小兒必須轉動頭部才能看到和玩耍的地方;在睡眠及哺乳時,亦可盡量將小兒頭部及下巴轉向正確方向,針對患側的胸鎖乳突肌做被動伸張運動,以及誘發對側肌肉的主動運動,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