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胎熱胎毒的迷思 打造健康孕期的秘訣

懷孕期間,準媽媽們常聽到「清胎熱」、「清胎毒」的說法,但這真的必要嗎?本文中醫師將深入解析胎熱與胎毒的來源,並提供實用的預防與調理建議,幫助準媽媽安心度過孕期,確保寶寶健康成長。

整理/編輯部

撰文/陳敏瑩醫師(香港註冊中醫師,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全科學士,現職於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

從前,民間有一種說法:「產前一盆火,產後一盆冰」。有不少準媽媽都打算在寶寶出世前「清胎熱」、「清胎毒」,希望把體內毒素排出來,令寶寶日後不會有濕疹或其他敏感的症狀。但實際上是不是每一位孕婦都需要清胎熱、清胎毒呢?

胎熱?胎毒?別傻傻分不清

民間常常將「胎熱」和「胎毒」混淆。一般情況下,大部份準媽媽都是因為飲食不節、休息不足等原因導致虛火上炎的情況,也就是「胎熱」,這種虛熱程度尚輕,只要孕婦們進食一些涼性的食物,胎熱則能自退;

至於「胎毒」,所謂「毒」就是對身體有害的東西。胎毒的概念最早見於隋代《諸病源候論》:「小兒在胎,其母氣有熱,熏蒸於胎,至生小兒,體皆黃,謂之胎黃也。」宋代的《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胎中病論》中亦有提到,「母食毒物,胎有所感,至生下後,毒氣發而為病。」古書中提到有不少兒科疾病都可能是由胎毒上攻、胎毒攻發所致。若然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見暗瘡皮疹、皮膚瘙癢、口臭口腔潰爛等問題,有機會也是胎毒的範疇。

胎熱胎毒是怎樣來的?

在西醫角度而言,懷孕期間,身體分泌更多荷爾蒙,黃體素大量增加,提高身陳代謝率、加快心跳、加大血液流動量,故孕婦多在懷孕期間感到熱。

至於在中醫角度,懷孕期間,陰血下注於子宮養胎,所以孕婦大多都處於陰血不足的狀態,陰虛則易生內熱,若然再加上天生體質屬陰虛燥熱型,抑或懷孕期間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膩炙摶之品,又或情志不暢,常常處於一個急燥易怒的狀態,這種種原因均可導致胎熱胎毒。

胎熱胎毒怎樣治?

若然是胎熱,常常感到身熱、口乾舌燥等,可以適量地食用涼潤的食物,比如銀耳、蓮藕等。但還是要淺嚐輒止,「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寒涼的食物長遠來說還是會傷害脾胃,影響胎兒。

若然真的出現胎毒的症狀,構成身體不適,就不能單靠食療,必須尋求中醫師的幫助,用藥治病。

預防調攝的秘訣

正所謂未病先防,要避免胎熱胎毒,各位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 少食肥甘厚味辛辣炙摶之品

二、 不要隨便進補,因為補藥中有部份性味偏溫燥,若盲目進補可能有機會適得其反

三、 慎食生冷,雖有胎熱胎毒均見熱象,但喝冷飲、吃冰涼的食物只能獲得一時的快感,特別是一些人工加凍的食物,不單會傷害孕婦的脾胃,還有機會影響胎兒。

四、 養胎重節制情緒,保持身心舒暢,情緒穩定,戒焦慮不安、緊張等情緒。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各人情況不一,若欲詳細了解,建議諮詢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