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學情緒 培養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如果缺乏同理心,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對將來的人際關係必定有所影響。但同理心不是生來就擁有,而是需要後天去培養的。本故事透過巫婆一開始只考慮自己的喜好,而令小波傷心的情境,讓孩子明白如果只顧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會令別人傷心。孩子從有趣的故事中,可以學習體諒別人,逐漸培養同理心。

    整理/編輯部 圖片/編輯部(部分由筆者提供)

    作者/岑穎忻(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社工督導、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遊戲治療師督導)

     巫婆與黑貓

    作者:Valerie Thomas(文萊利‧湯瑪士)

    繪者: 科卡‧保羅

    翻譯:余治瑩

    故事內容大綱:

    巫婆很喜歡黑色,她住在黑色的城堡裡,城堡裡全是黑色的傢俱,她養了一隻黑色的貓咪叫“小波”。可是問題出現了,因為黑色的小波在漆黑的城堡裡是很難被看見,因此巫婆常常不小心坐在小波身上,或是狠狠的踏到小波尾巴,更曾因此被小波絆倒而摔了一跤。

    巫婆終於忍受不了,於是她運用魔法把小波變成綠色。可是,每當小波走出屋外時,草地和小波都是綠油油的,巫婆外出時又被小波絆倒了!巫婆感到十分生氣,於是又再施展魔法,把小波變成一隻五彩的小貓,於是無論小波走到哪裡,巫婆都能夠清楚看到牠的蹤影。

    可是,小波因為身體五顏六色,怪異的長相受到鳥兒的嘲笑,小波感到很尷尬傷心,所以牠終日躲在樹上不肯下來。巫婆很寵愛小波,不忍心看到牠躲得遠遠而自我孤立,於是她先把小波變回原來的黑色,再把自己的城堡變成七彩顏色。小波看見自己能夠變回黑色感到很開心,快樂地從樹上走到巫婆的懷裡。

    情緒學習:

    引起情緒的原因

    情緒

    巫婆被小波絆倒

    生氣

    小波被巫婆變成彩色

    尷尬和傷心

    巫婆終於明白傷害了小波,把小波變回原色

    巫婆和小波都感快樂

     

    給家長的話:

    這是一個與「同理心」相關的故事。「同理心」是指明白和接納別人的感受。一個有「同理心」的人並不會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只考慮自己的喜好;而是能夠設身處地顧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甚至願意作出讓步,體諒別人,向別人伸出援手。

    討論問題:
    1.   內容理解:
      • 巫婆喜歡甚麼顏色?(黑色)
      • 小波本來是甚麼顏色?(黑色)
      • 巫婆為甚麼把小波變成甚麼其他顏色?(因為小波黑色,巫婆看不到牠,容易被牠絆倒。)
      • 被變成黑色後,小波躲在那裡?(樹上)
      • 為了令小波從樹上返回來,巫婆把小波變成甚麼顏色?(黑色)
      • 最後,巫婆把甚麼變成彩色?(房子)
    2     思考問題:

    2.1   巫婆被小波絆倒了,有甚麼感受?(生氣)

    2.2   小波被巫婆變成彩色後,牠有甚麼感受?(尷尬和傷心)

    2.2   巫婆遇到甚麼問題?(如果小波黑色,便很容易絆倒巫婆,巫婆不喜歡被絆倒,但是如果把小波變成其他顏色,小波會尷尬和傷心。巫婆應該考慮自己的感受?或是小波的感受呢?)

    2.3 巫婆本來很喜歡黑色,但是為甚麼最後她願意把屋子變成彩色?(因為巫婆有同理心失和愛小波,她明白小波的感受,也不願意小波傷心,所以她願意犧牲自己最愛的黑色,把房子變成彩色,結果小波開心,巫婆也不會再被小波絆倒了。)

     
    3     應用問題:

    3.1   小朋友,爸爸媽媽也因為愛你,所以先考慮你的需要和感受,而犧牲自己的喜好,你想到一個例子嗎?(例如:爸爸媽媽犧牲自己的喜好,先陪伴孩子看卡通片;外出時大家都很疲倦,爸爸媽媽寧願自己辛苦,也會抱著孩子,讓孩子休息。)

    3.2   小朋友,你學會明白別人的感受嗎?你嘗試代入對方,便比較容易明白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對別人作出關懷的行為。

     

     

    總結:

    故事裡的巫婆本來只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而沒有理會過小波的感受,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變小波的顏色。後來,小波因為毛色奇異而被取笑,終日躲在樹上鬱鬱寡歡,巫婆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傷害了小波,更忽略了小波的感受。最後巫婆決定讓步,把小波變回原來的黑色,而把屋子變成彩色。從此,巫婆和小波很快樂地繼續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