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幼兒情緒發展 培養寶寶好脾氣

    寶寶最近經常情緒不穩,動不動便大哭大鬧,讓爸爸媽媽覺得莫名其妙。幼兒的情緒與先天氣質有關外,也會隨著寶寶後天與人建立的關係而有影響。家長如能夠明白幼兒情緒發展和情緒表達,適時管理孩子的負面情緒,便能有效地解決其情緒問題,也會大大減少鬧情緒的機會啊!

    撰文/編輯部

    專家審校林穎姿博士(教育心理學家)

    情緒隨成長變得複雜

    澳洲一位媽媽為經常發脾氣的女兒作紀錄,一天內發脾氣的次數竟多達44次,原因多是簡單的小事。當媽媽滿足不了寶寶的心意,寶寶便會鬧情緒表達不滿。情緒可以分為正面或是負面, 1歲的寶寶已有興奮、生氣、害怕等基本情緒;而1歲半至2歲的寶寶會開始出現害羞、妒忌等複雜情緒。而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透過不斷的觀察和模仿他人,而激發大腦發展,使孩子的情緒感受、情緒調控及表達能力得以日益豐富和更細膩。

    透過情緒表達內心

    由於幼兒的語言發展和情緒管理尚在發展階段,寶寶的語言能力不足以表達其想法,故往往會用行為和情緒與他人溝通,如開心時會手舞足蹈、遇到陌生人可能會回避、不開心時會大哭大吼等方式來表達情緒和需要。因此,有時候寶寶哭鬧不一定是壞脾氣或故意搗蛋。面對這些時候,爸媽或會不知所措,仿佛怎樣都不能安撫他的情緒,家長可以先學習了解寶寶哭鬧的原因,並以溫柔的態度回應,更可讓孩子學習減少情緒上的波動。

    處理寶寶情緒四部曲

    1. 認識情緒

    對於1至2歲的孩子,家長可以幫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因情緒的表達與其他心智能力的成熟都有密切的關係。首先可以從認識情緒詞彙開始,當寶寶出現情緒時,如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了其他玩具,以簡單明確的情緒詞彙跟寶寶說「你玩得很開心時,有其他小朋友搶了你的玩具,所以才生氣了?」,從而讓寶寶知道媽媽有關注他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情緒。待寶寶的情緒穩定下來的時候,可以引導寶寶將情景及情緒連繫,說出生氣的原因,誘導表達內心感受。

    1. 轉移視線

    當遇到寶寶大哭大鬧時,宜避免再受到環境的刺激,建議爸媽帶孩子到人少的地方。換轉環境,以其他事情來轉移孩子的專注力,但寶寶哭的時候也要陪伴左右,讓他感受到父母是愛他和關心他的。然後耐心等他哭完後再進行溝通,教導孩子應如何以合乎年齡的方法,適當地表達和管理情緒。

    1. 耐心講道理

    家長可以透過耐心和理性的溝通來對話,寶寶未必會即時了解箇中的道理,但爸媽也可以慢慢與寶寶分析和說明該怎樣做才會更好。若是寶寶大哭便馬上上前安撫、順應寶寶的要求,他可能會停止哭泣,但這樣會令寶寶以為哭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日後孩子將此當作解決辦法,會繼續以任性哭鬧的方法來應對,屆時再糾正寶寶就便難上加難了。

    1. 冷靜應對

    在處理幼兒的情緒問題時,爸媽要花很大的耐性,尤其切勿加入自己的情緒,反而更要以平常心應對。因孩子仍無法分析事情的輕重,事情的嚴重性取決於家長的處理方法和態度,影響嬰幼兒的情緒發展。處理幼兒情緒期間,家長說話時可放慢,慢慢引領幼兒的情緒與家長的平靜同步。透過說話時放鬆的面部表情、平和的音調和放慢節奏來影響寶寶的感受,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告訴寶寶你理解他。爸媽多傾聽嬰幼兒說話也可給予安全感,對寶寶的反應作出適合的回應。只要了解寶寶為甚麼鬧彆扭,就能有效地解決寶寶的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