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網上安全資訊 家長應學懂如何保護子女

社交網站席捲全球,連孩子都也會用。過度使用對孩子會有一定身心影響,但又不可能完全限制孩子使用,父母可以怎樣地聰明管理孩子使用平台呢?

撰文/編輯部

 

大熱社交平台「抖音」致神經系統疾病

據《每日郵報》的報導,一位澳州少女Metallyka Torzillo在14歲時出現不明的嚴重抽搐後,繼而出現焦慮、嘶吼、哭泣和拳打腳踢等症狀。而且全球類似病例不斷增加,病者同樣是十多歲的青少年,後來推斷出患者的共同點都是過份依賴社交平台「抖音」,引起孤獨、焦慮、不安與壓力,再發展成神經系統疾病。過份依賴社交平台對孩子有害的消息愈來愈強,《華爾街日報》便總結了一產家長管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和社交平台的教學。

安裝App需要提供孩子年齡

蘋果的家人共享(Apple Family Sharing)和 Google 的家庭連結(Google Family Link)使設有家長監控功能,設定孩子可否下載App,並在下載前需告知年齡,但孩子很聰明,他們有可能會使用「假年齡」帳號或擅自更改權限,所以家長也要勤加檢查。

YouTube:家長監控版本

Youtube有為家長設立對於13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監控版本。功能包招括設定孩子觀看時間,顯示分齡內容等,如某些影片9歲以上才適合觀看提醒,限制觀看無法預測與管控內容的直播。而且這個版本還會發出孩子該休息、該上床睡覺的提醒,並且關閉自動播放,避免孩子長時間觀看。孩子上傳的影片也會被自動設定為只限私人瀏覽,其他人必須收到指定連結才能觀看。

抖音:親子相連帳號

抖音提供家長與孩子的相連帳號功能,並限制13歲以下兒童可觀看的內容,不能夠留言、上傳影片和與其他用戶私訊等。13-15歲的使用者用戶也會被設定成私人帳戶,即使被孩子改為公開,也只會讓互相追蹤的朋友才能看到。

Instagram: 需與孩子商量開放權限

Instagram會將16歲以下使用者的用戶設定為私人帳戶,同時不能被沒有追蹤的人標記和追蹤。平台也設有家長監控的功能,如知道孩子使用時長,限制使用時間等,但某些功能需要孩子願意開放權限給父母才能使用,這便需要家長與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