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藥物及針灸 改善產後乳汁不足困擾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嬰兒初生後最初六個月應全吃母乳,至6個月大,再逐漸添加固體食物滿足嬰兒的營養需要,並持續母乳餵哺至兩歲或以上。不少婦女盼望能母乳哺育初生嬰兒,讓嬰兒得到最佳營養及抵抗力。但部分婦女在生育後面對乳汁不足的困擾,令她們產後壓力倍增。婦女產後乳汁甚少,或全無則屬於中醫「缺乳」範疇。透過中醫藥物及針灸治療,能調理婦女體質,並改善病症。

撰文 / 鄭漪筠醫師 (香港註冊中醫師,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現職於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

乳汁不足與脾胃血氣有關

《胎產心法》中也提出「產婦衝任血旺,脾胃氣旺則乳足。」 說明產婦的乳汁是否充足,與脾胃血氣強健有密切關係。現今不少婦女在生育後期盼快速修身,因此減少飲食份量,但乳汁的生成有賴來自飲食所吸收的水谷精微,若飲食不均衡或營養不足都會阻礙乳汁的生成。若婦女身體過於虛弱,氣血生化之源不足; 或肝氣鬱滯,乳汁運行受阻,均可導致缺乳。

「缺乳」可分兩個範疇

其一為氣血虛弱證。部分婦女素體脾胃虛弱,生化之源不足,加上分娩失血過多,以致氣血虧虛,難以化為乳汁。主要症候包括乳汁清稀、乳房柔軟、面色少華、易感疲倦,及食慾不佳等。治療時可以選用通乳丹(人參、黃芪、當歸、麥冬、木通、桔梗),能有效為婦女補氣養血,以及達到通乳之效。

其二為肝鬱氣滯證。部分婦女產後情緒抑鬱,肝氣失於調達,氣機運行不暢,以致經脈澀滯,阻礙乳汁運行。常見症狀包括情志抑鬱、胸脅脹痛及食慾減退等。治療時可以選用下乳湧泉散(當歸、白芍、川芎、生地、柴胡、青皮、花粉、漏蘆、通草、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助患者疏肝解鬱,達到通絡下乳之效。

可局部用熱水薰洗乳房

除了藥物治療,患者亦可使用外治法。婦女可以局部用熱水薰洗乳房,或用橘皮煲水熱濕敷乳房,以作宣通氣血之效。患者在使用外治法時,需要注意自身皮膚狀況,並且避免使用過熱的水,避免燙傷。

亦可自行按壓穴位

除了尋求中醫師進行針灸治療,婦女亦可自行按壓穴位,以刺激乳汁的生成。乳房及相關經絡有不同的穴位,透過按壓手法可達到催乳、舒緩乳脹以及乳房硬塊的問題。按壓穴位可以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促進分泌乳汁及運行乳汁,提高乳汁的生成。建議可按壓如:膻中、乳根、合谷、天宗、少澤、足三里、陽陵泉、太衝、內庭等穴位,以強化補氣血及通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