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答應的事 做個言而有信的孩子

    遵守約定是一種有責任感的基本修養,它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時間觀念,誠信還有可靠程度。答應了對方的事卻沒有履行約定,會給人留下不講信用的壞印象,對人際交往產生負面影響。面對說話總是不算數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學習遵守約定呢?

    整理/編輯部

    圖片來源/Freepik

    專家審校/古景發(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曙光兒童發展中心)

    資料來源/智養寶「巧虎」教材成長版(4-6歲)《父母手冊》

    孩子不守約定的原因

    1. 缺乏自控能力

    明明跟孩子約定好這次不買玩具,但到了商場卻耍賴吵著要買;說好只能吃一塊餅乾,孩子還是會忍不住吃多兩塊。這些看來不守約定、反悔的行為,其實是孩子身心未成熟的表現。他們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產生興奮、難以抑制的情緒,因此面對誘惑時自我控制能力較弱,而忘記自己的承諾。

    1. 模仿父母的行為

    父母可能認為孩子年齡小不懂事,間中跟孩子說話不算數沒甚麼大不了的,或是以「沒時間、忘記了」的藉口來敷衍孩子。有研究發現4歲的兒童已能展現出「選擇性信賴」的反應,分辨出誰提供的訊息是具有恆定的真實性。如果父母言行反覆,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視對孩子的諾言,便無法讓孩子產生信賴感,自然不會做到答應父母的事。

    1. 缺乏時間觀念

    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確切存在於生活中的抽象概念,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很難真正了解時間。他們體會不到時間對自己的生活有甚麼影響,也沒有管理時間的能力,因此行動起來磨磨蹭蹭,辦事效率也很低,或甚出現遲到、缺席的情況。這些表現都會讓人覺得孩子講話不算數,不守信用。

    讓孩子學會遵守約定的辨法

    1. 父母樹立榜樣

    在孩子眼中,父母遵守承諾是對自己愛和關懷的體現,因此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若經常說話不算數,孩子就會因此對父母失去信心,對身邊的人也失去信心。明白父母可能有時忙於工作或家務而無法守約,這時應及時向孩子解釋及道歉,事後應設法彌補,為自己沒有給孩子兌現承諾做補償,從而給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1. 提醒與鼓勵

    孩子還未能定性下來,對於約定的事項容易遺忘,這時父母就要不斷地叮嚀孩子,提醒他剛才答應過的事情,一步一步協助孩子養成遵守約定的習慣,學會為自己的諾言負責。例如約定好電視看完15分鐘後就要關掉,父母可於5分鐘前提醒孩子,或設定一個鬧鐘,說明約定的時間到了,要關掉電視。在孩子達成約定後,請多給予讚揚和鼓勵,讓孩子認為遵守約定是理所當然的。

    1. 強調守信用的重要性

    父母需要讓孩子清楚明白信守承諾的真正含義,強調「說到做到」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與人作出約定,即是在他人心中種下希望;當承諾無法實現時,那些正在等待承諾實現的人會感到不愉快,因為他們的希望落空了。如此違反約定的人不僅傷害了對方,也會損壞自己的形象,長久下來,別人也就不會再相信自己,甚至不願再交往了。只有孩子弄清楚承諾本身的含義,才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遵守約定。

    小提醒

    小心孩子當下是胡亂答應!

    孩子答應一件事時,父母一定要再次確認他是否清楚約定的細節,例如是甚麼時候、還可以多少次、自己能否做到。如果孩子當下沒有認真在聽,不假思索地隨便答應下來,這個約定對孩子來說是無效的。所以要好好跟孩子討論及制定諾言,加深孩子的印象,同時與他一起訂出處罰,讓他學會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孩子只有自己意識到不遵守承諾的後果,才會深刻記住言而有信的重要意義。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