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介 閱讀好故事 增強孩子好奇心

好奇心是天生的,是人一種想去探索、認識、尋根究底的本能。不少研究發現,好奇心和學習動機有密切關係。透過本故事中小寶鼠的經歷,正好顯示「好奇心」如何驅使他行動和回應。同樣情況地,若然父母願意對孩子的「好奇心」給予正面回應,孩子便會繼續探索,追求新知識;相反地,如果孩子只得到父母的負面回應,他們便會停止探索,甚至有疑問也不敢發問,漸漸地便會失去好奇心。

整理/編輯部  圖片/編輯部(部分由筆者提供)

作者/岑穎忻(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社工督導/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遊戲治療師督導)

 

我們一起分享

作者:Gillian Lobel

繪者:Daniel Howorth

 

故事:

小寶鼠及兄弟姊妹和媽媽住在山洞裡,他們喜歡靠著媽媽一起睡。有一天,有些東西令小寶鼠感到鼻子很痕癢,他因為不知道是甚麼,所以感到疑惑。於是牠靜靜地走出山洞外,發現天空上有一樣發光的東西,牠感到很溫暖。小寶鼠很想知道是甚麼東西,所以感到很好奇。小寶鼠因為認識了很多新奇美麗的東西,所以感到開心快樂。

給家長的話:

這個故事帶出兩個主題:好奇心和自然的美麗。

好奇心是甚麼:

好奇心是天生的,是人一種想去探索、認識、尋根究底的本能。然而,受後天的環境影響,人的好奇心可以增長,也會減少。香港和外國都有學者研究好奇心,其中大部份結果發現好奇心和學習動機有密切的關係。

小寶鼠在故事中的經歷,正好是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的感受。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很想出去看清楚,但同時有些疑惑和害怕;而當他們認識了新事物後,便感到很興奮。將這個故事放回現實生活中,如果父母願意對孩子的「好奇心」給予正面回應,孩子便會繼續探索,追求新知識;相反地,如果孩子只得到父母的負面回應,他們便會停止探索,甚至有疑問也不敢發問,漸漸地便會失去好奇心,缺乏追求新知識的動機。

好奇心啟動學習動機:

根據Zelick (2007)的理論,好奇心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 (I-type)是因為想減少對環境的無知而引起的不安感覺,所以努力去認識和了解,去尋找答案;第二種(D-type)是因為想得到快樂感和成功感,所以努力去認識和了解,去尋找答案。雖然背後的原因不同,但行為是一樣,都有動機去尋求知識,而且這兩種好奇心都是天生的。根據於2012年在香港進行的一個學術研究,比較好奇心和外來的獎罰對學習動機的影響,結果顯示好奇心對學習動機有重要的正面影響,學者建議學校應該減少運用獎罰,強化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提昇學習表現。

好奇心推動邏輯思維:

2002年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 (D. Kahneman)提出人有兩個思考系統:系統一是「快思」直覺,系統二是「慢想」邏輯,各有功能,幫助我們作出決定。然而,系統二不是天生的,而且會因為懶惰而令人過於依賴直覺。邏輯思考需要訓練,而好奇心就是推動邏輯思考的原動力。孩子天生好奇,喜歡嘗試和探索,所謂「多手多腳」,家長應該對孩子提出的問題,陪伴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一起探索,去尋找答案,認識新事物。

帶著故事書去旅行:

故事名命《我們一起分享》,當中有欣賞和愛護自然環境的意思。大自然有其秩序,當中更是充滿生生不息的生命:有溫暖的太陽、美麗的花朵、飛舞的蝴蝶等,令人讚嘆!

筆者建議家長可以多帶孩子體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一邊講這個故事、一邊叫孩子跟著故事用五感去探索大自然。五感指嗅覺、視覺、聽覺、觸覺和味覺。

用五感探索大自然:

1.嗅覺—故事中的小寶鼠首先是嗅到一些氣味,家長可以請孩子慢慢深呼吸,留心在大自然中有甚麼氣味?家長可以帶孩子走在草叢中或樹林裡,孩子會嗅到樹木和青草的味道。
2.視覺—小寶鼠看見蝴蝶的翅膀和天空一樣是藍色,家長可以請孩子用眼睛從上而下、又從遠至近、並從左至右的觀察,例如:天空有甚麼顏色?雲有甚麼形狀?樹木雖然都是綠色,但是又有幾多種不同的深淺程度?孩子想像力豐富,又可以想像雲像甚麼:雪榚?豆腐花?棉花糖?…
3.觸覺—雖然小寶鼠無接觸到,但卻能感覺到太陽的柔和溫暖,家長可以叫孩子感覺天氣:是溫暖或微涼?有無感到有風吹過?家長也可以帶孩子輕輕觸摸不同的樹幹,有無甚麼分別?
4.聽覺—大自然裡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小寶鼠聽到蜜蜂嗡嗡叫,家長可以叫孩子閉上雙眼,留心聽聽,聽到甚麼聲音:鳥叫?風聲?車聲?
5.味覺—家長可以帶生果和孩子一起吃,細味生果天然的味道。

最後,家長要教導孩子欣賞大自然的一切,感謝和珍惜上天給我們這麼美麗的世界,保護環境清潔和完整。

情緒學習:

原因 情緒 行為
小寶鼠不知道甚麼令牠鼻子痕癢 疑惑 牠靜靜地走出山洞外探研
牠想知道發光溫暖的是甚麼 好奇 詢問蜜蜂那是甚麼東西
認識新知識 滿足和快樂 和家人分享
參考資料:

康納曼 (2012) 快思慢想 天下文化 台灣

洪蘭 (2014) 學習思考—創造樂在學習的人生 天下文化 台灣

Tom Stafford (2016) How Curiosity Can Protect The Mind from Bias BBC Future

Yau Hon-keung, Kan Man-shan, Cheng Alison Lai-fong (2012) The Impact of Curiosity and External Regulation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 An Empirical Study in Hong Kong Education Psychology Research May 2012, Vol. 2, No. 5, 29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