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仔起風癩,點算好?

    近來秋意漸起,又到「風癩」出沒的時候了。不少家長因小朋友「出風癩」而前來求醫,擔心孩子敏感發作或被毒蟲所咬而緊張不已。其實「風癩」經常在季節交替之間出現,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無論大人或小孩都有機會患上。

    撰文/ 陳樹仁醫生(仁安醫院兒科顧問醫生)

    來去如風的「風癩」

    「風癩」又名「風疹」,正式學名為「蕁麻疹」。病發時,患者皮膚會出現大小不一的粉紅色腫塊,可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痕癢得令人寢食難安。這由於血管內的肥大細胞受致敏原刺激,釋放大量組織胺,令皮膚產生痕癢的紅疹。黃昏後身體的肥大細胞更為活躍,釋放更多組織胺。因此患者往往感到紅疹於晚上更為痕癢,難以入眠。

    蕁麻疹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較常見的急性蕁麻疹通常因接觸致敏原誘發,一般只會持續數天,用「來去匆匆」來形容最貼切不過。這些紅疹可如風一樣突然形成,持續數小時後消失;然後又在不同部位再次出疹,不久又消失無蹤。紅疹出現超過六星期的話,會被視為慢性蕁麻疹,成因複雜,較難根治。

    急性蕁麻疹要用藥嗎?

    蕁麻疹雖然痕癢難當又有礙觀瞻,但並不會傳染或遺傳。大多數情況下,紅疹可於數天內自然消退,不會留下疤痕或產生後遺症,不吃藥也沒有關係。但假如症狀嚴重或大面積出疹,醫生會處方抗組織胺藥物紓緩症狀。若蕁麻疹長在眼、口和氣管的話,有機會導致鳴喘、呼吸困難等情況,家長不可掉以輕心。如情況持續多週,家長亦可考慮安排孩子進行抽血或皮膚測試找出致敏原。

    如何預防蕁麻疹?

    很多人以為蕁麻疹發作與進食海鮮有關,其實誘發蕁麻疹的因素因人而異,通常是身體對特定物質產生過敏反應所致。由於致敏原因不易確定,除非經過專業診斷,否則不建議父母輕易為小孩戒口,以免營養攝取不全。下列為容易誘發蕁麻疹的致敏原:

    種類

    例子

    感染(最常見)

    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黴菌

    食物

    雞蛋、牛奶、小麥、花生、果仁、黃豆、貝類、魚、蝦、蟹、士多啤梨、香蕉、奶、芝士、食物添加劑、人工色素、香料、味精

    藥物

    所有處方藥物或成藥都有可能,包括水楊酸(亞士匹藥)、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抗生素等

    接觸性過敏

    乳膠、花粉、動物唾液、昆蟲、皮屑、毛髮、灰塵、蚊叮蟲咬、藥膏等

    輸血反應

    輸血、使用血液製品、或使用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

    其他

    冷、熱、陽光、壓力、溫度改變、疾病

    感染引致蕁麻疹的情況於孩童身上較為常見,因為小朋友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當身體與病菌對抗時或會產生過敏反應,引致蕁麻疹出現。在此情況下,蕁麻疹一般會隨著患者體內的病菌被消滅而慢慢消退。

    蕁麻疹的範圍會否愈抓愈大? 

    蕁麻疹痕癢難當,孩子難免用手抓癢止痕。但「風癩」容易愈抓愈大、愈抓愈癢,應避免用手抓癢方為上策。坊間有時推薦用精油、酒精止癢,這有機會刺激皮膚,建議最好冰敷或用濕布敷於患處紓緩痕癢症狀,或依照醫生指示塗抹藥膏。

    在蕁麻疹發作期間,小朋友無需隔離,可以照常上學。患者只需避免穿戴頸鍊、掛飾及進行激烈運動。穿著以寛鬆舒適的衣物為主,飲食宜清淡。家長可用溫水為小孩洗澡,因過熱的水會促使血管擴張,使出疹情更為嚴重。家長亦可為患童修剪指甲,萬一小孩抓癢時亦可避免損傷。如懷疑因食物過敏而出現蕁麻疹,除求診外,家長亦可紀錄孩子病發前一、兩天所吃過的食物,有助尋找蕁麻疹的起因,減低復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