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幼兒開始探索世界  教你應付寶寶受傷指南

    1-2歲的寶寶開始探索世界了!慢著,孩子,不能去那邊啊!「砰——!」稍不留神,就可能趕不及「救援」,孩子猛地一頭撞上門板,或是摔倒身體哪裡了……爸爸媽媽,你要如何幫助你受傷的孩子呢?

    專家審校 / 張傑 (兒科專科醫生)

    傷口嚴重性如何分?

    家長處理孩子的傷口時可能會高估或者低估情況的嚴重性,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下情況,宜立即求醫:

    • 傷口長達1cm以上
    • 受傷範圍大
    • 傷口內有無法自行清除的異物
    • 受傷後兩天,傷口仍紅腫或有分泌物,有可能是受到感染
    • 受傷部位在手或腳,影響孩子日常生活
    • 被人或動物咬傷
    • 傷口出血量多,或已壓迫10分鐘後仍持續出血。

    四大類型幼兒傷口處理

     

    1. 撞傷

    孩子探索四周時喜歡爬上爬下,有時步履不穩,容易產生跌落撞傷的意外。孩子撞傷後,家長應先檢查他撞到甚麼,會不會有尖銳的東西。如果撞傷後只有瘀青而活動力未受到影響,代表骨頭沒受傷;不過如果孩子出現嘔吐的現象,就有機會是腦部受創。如果是普通的瘀青,首24小時可採用冰敷,一天敷數次,一次10分鐘左右,若是在眼睛周圍,可用冷毛巾冷敷,24小時後改為熱敷,敷多久則視狀況而定。至於揉不揉傷口,剛撞傷就去揉,可能會使皮下出血,可以在24小時之後熱敷時稍微揉一下。如果傷口紅腫不退或異常嚴重,有機會是骨折,應到醫生處檢查。

     

    1. 割傷

    學齡前幼兒可能會亂抓尖銳的物品,或者不小心打破易碎物品而被割傷。孩子割傷了千萬不要驚慌,一般割傷多在肢體末端,例如手指、腳趾。在傷口上直接加壓或者將傷口提高、靠近心臟的部位壓緊,減少出血,然後觀察傷口的深淺及範圍。只有表層傷口、範圍不大,可消毒後貼上膠布,如果傷口骯髒、有異物卡住,或者傷口深、範圍大,初步加壓止血後需送醫處理。當傷口長達1cm以上,應尋求醫生協助,有機會要進行縫合。另外,被鐵鏽、蚌殼等所傷,或是難以用清水清潔、有異物時,應至醫生處檢查,避免感染發生。

    1. 燙傷

    幼兒愛用手四處觸摸探索,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杯子、熱飯菜燙到。輕微燙傷時會出現紅腫,但嚴重時會起水泡,更嚴重時會導致深層組織的壞死。燙傷的傷口是乾淨的,可立即用室溫水沖洗,以減少孩子的痛苦。記得不要用冷水,否則會出現巨大的水泡!如果有水泡,但不至於造成不便,便不需戳破它,讓水泡自己凋謝就可以了;如果自己破掉,則可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再擦上燙傷藥膏。

    1. 擦傷

    幼兒骨骼未發展完成,走路時「頭重腳輕」,容易重心不穩而跌倒,跑跑跳跳時也容易跘倒,導致皮膚與地上粗糙表面摩擦形成擦傷或刮傷。受傷後可能會滲血,大多未傷及深層組織,而只是表淺傷口,相較於割傷、燙傷比較不易留下傷疤。不過此類傷口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疼痛,清潔和上藥時動作要更輕柔,按照一般傷口程序處理就可以了。

    如何避免孩子受傷……?

     

    • 防止跌倒受傷

    幼兒很容易掉下床、椅子或是任何高的東西。不應該將幼兒單獨留在高處。可以在孩子活動範圍放置軟墊,以防止摔倒受傷。

    • 防止燒傷燙傷

    燙傷也是幼兒非常常見的意外,盛著熱水/湯的器皿或是洗澡的熱水等,都應該特別小心,別讓幼兒接近碰觸。

    • 做好安全措施

    在家中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將家中鋒利、尖銳的物品收妥,安裝防撞護條、護欄、門鎖,鋪上軟墊,事先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幼兒發生危險。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