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了「大喊十」? 處理寶寶哭鬧 Easy Way

有些孩子進入幼兒時期後,依然經常發脾氣、動不動就大哭,令父母·不知所措。要耐心地哄孩子,還是置之不理,讓他哭累便停下來?其實哭鬧的背後,小小心靈裡埋藏不同的原因,父母要寶寶洗脫「喊包」之名,必須先正視寶寶的眼淚,然後妥善處理背後的問題。

撰文/ 編輯部

「寶寶你為甚麼哭?」

寶寶哭,撇除身體不舒服的因素,一般不外乎幾個原因,例如做不到想做的事情、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想吸引父母注意等等。爸媽要先了解背後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1. 自我中心時期

踏入2歲,開始建立「自我」意識,凡事由自身出發,未學懂體會他人的感受,會有點頑固的傾向。寶寶總是做出一些抗逆爸媽的事情,而且不容易妥協,一不滿便發脾氣,亦是所謂的「Trouble Two」時期。

2. 要求被拒絕

這階段的寶寶總是很心急,想要的東西非「即時到手」不可;加上現今核心家庭居多,父母太疼愛孩子,見孩子一哭便妥協。當某天自己的要求被拒絕,或不想做一些父母要求做的事情時,便以哭鬧來爭取。

3. 吸引父母注意

若爸媽經常忙於工作或照顧弟妹,寶寶會感到被忽略及得不到爸媽的愛護,以致缺乏安全感及自我價值,唯有以哭鬧吸引父母注意。

4. 未懂語言表達

2-3歲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未能詳盡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若父母沒有提供足夠指導,也會令寶寶無從學懂表達及管理自己的情緒,便只好用哭鬧來發洩,並漸漸成為習慣。

正確處理寶寶哭鬧 Check!

1. 接納寶寶的情緒

寶寶跟大人一樣,會有自己的情緒,而且寶寶向父母哭鬧,意味著他信任你、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或安慰。爸媽要耐心接納寶寶的負面情緒,才可一起面對問題,一起成長。

2. 讓寶寶停止哭泣

    • 轉移寶寶注意力

年幼寶寶注意力較難集中,很容易會被其他事情吸引。當不太清楚寶寶發脾氣的原因時,爸媽可嘗試做一些「異常」的行為,例如突然把電燈關掉再打開,或者以其他有趣的事物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都可令他停止哭鬧。

    • 待寶寶自己停哭

若寶寶不理會安慰並持續哭鬧,可嘗試將他拉到一角並對他寶說:「等你不哭了,我們才說話。」然後待在寶寶旁邊,直至寶寶平靜下來時才開始溝通。千萬不要丟下寶寶一個啊。

3. 了解哭鬧的原因

寶寶不會天生就愛大哭大鬧,爸媽要了解寶寶哭鬧的背後原因及動機,才可改善孩的情緒,幫助其日後的心理發展。爸媽可嘗試以朋友的身份與寶寶溝通,耐心聆聽寶寶的感受,設法讓他說出令他不高興的事情。不妨用引導式的提問協助寶寶表達事情始末,如:「表妹吃了你的布甸,是嗎?」、「你現在很生氣,對嗎?」這些描述式的問話,可幫助孩子學會用語言描述事情經過及表達內心感受,同時亦能體會到自己的情緒是會被接納的。爸媽亦可教孩子說一些用來表達負面情緒的詞彙如「嬲」、「唔開心」等等。

4. 哭鬧以外的方法

孩子有時不懂得用其他方法去滿足自己的要求,便只好大吵大鬧。父母可善用孩子哭鬧的時機,教導他如何從其他途徑解決問題。例如玩具被其他孩子拿走了,可嘗試向那位小朋友借玩具,或詢問可否一起玩耍、以其他玩具來交換、輪流玩等等。爸媽應一邊教導、一邊在旁協調,讓孩子認識哭鬧以外的解決方法。

5. 適時安撫與鼓勵

低聲跟寶寶說話,很多時比大聲責駡更有效令寶寶平靜下來。說話時用手撫摸孩子的背部,有助寶寶冷靜下來並緩解情緒。待孩子平靜過來,可適當讚賞或說些鼓勵,有助孩子日後選擇用哭鬧以外的方法表達。

6. 適當的堅持及退讓

見到孩子哭,不少爸媽便會「心軟」,繼而滿足寶寶的要求。可是,這樣做卻會令寶寶以為「哭鬧à成功」。所以,當寶寶情緒平伏後,爸媽應好好解釋堅持或退讓的理由,例如為甚麼堅持不讓寶寶在廚房裡跑、為甚麼肯退讓給寶寶吃多粒糖等,讓孩子明白爸媽所作的決定背後均有原因,即使這次要求被允許,也並非靠哭鬧而達成。

7. 助孩子建立自信

有些孩子缺乏安全感,會把注意力放在「尋找安全感」上,因而經常哭鬧。多與孩子一起遊戲、認識身邊事物、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等,均可幫助孩子的認知及智力發展,並可改變其心態。此外,也要多讓孩子做能力所及的事情,讓孩子慢慢建立自信心及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