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破頭也解不開數學題 不同學習利用不同思考法

解不開數學題真的會非常煩燥,孩子又因為想不到答案而東張西望、動來動去的時候,家長又會擔心孩子是不是不專心,但原來長期坐着對解數學題也是無補於事?

撰文/編輯部

不同學習適合不同思考法

人其實有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像是讀課文、背英文生字、算數學題等,通常需要專注進行,透過既有的經驗和知識去尋找最佳解答,稱為「聚斂式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而大部分的學習行為都是運用這種思考方式。

但遇到一些動腦筋題目,例如「只用四條線將九個點連在一起」等,我們可能會想很久也想不出答案,但是我們一旦看過答案之後,一定會有「原來是這樣」的反應。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來找出答案的思考方式,稱為「擴散式思考」(Divergent Thinking)。這就像我們平常說的創造力、聯想力、靈感、問題解決能力等,都是靠這種思考方式運作。數學證明題解不出來、寫作文沒有靈感、畫圖沒有想法時,便需要運用擴散式思考來找到答案。

走動一下,會比較好

擴散式思考和我們平常慣用的思考方式不太一樣,一直專心坐着不動,對於找到靈感、創意的作用不大。心理學家甚至發現,走動一下反而比較好。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Marily Oppezzo和Daniel L.Schwartz做了一項研究進行聯想力測驗,將參與者分成四組,他們分別待在室內坐着不動、在室內跑步機上走動、在戶外坐著輪椅移動、在戶外自由走動。經過一段時間後,再讓這些參與者進行一次測驗,看看各組的活動對於他們解決的問題能力是否有幫助。

最後,研究結果發現,在戶外自由走動的這一組,解決問題能力表現最好;第二名則是在室內跑步機上走動的這組人;而表現最差的是待在室內坐着不動的人。也就是說,無論只是在房間內踱步,或是在戶外大範圍走動,都可以啟發靈感,幫助思考,更能夠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也有可能夢見答案?

人在睡覺時,大腦還是有活躍的時候,那就是當我們發夢的時候。不少名人都分享自己在夢中獲得靈感啟發的經歷。德國化學家Friedrich August Kekulé就曾說過,他有一次夢到一條蛇咬住自己的尾巴,身體形成環狀。他醒來後,便靠着這個夢境,思考出解答。

此外,現在網絡世界非常廣為使用的Google也是創辦人Larry Page「夢到的」。他在23歲時,某個半夜突然從夢中醒來,想到如果可以把整個網絡都下載下來,並且維持人們之間的連結,那會怎麼樣呢?於是他把想法全寫下來,沒想到他在夢境得到得啟發,就是現今人人皆離不開的Google雛型。

我們的大腦接收大量相關的資訊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孕育期,才得「想通」。睡眠中的大腦會針對白天接收到的資訊進行整理,拋開現實與邏輯的框架,成為孕育靈感的極佳時刻。

所以下次當孩子抓破頭也想不出題目的解答時,讓他們起身走一走或是小睡一下,反而有機會靈光乍現。學習不只有一種形式,透過不同的學習、思考與體驗方式,讓我們的腦筋更靈活、更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