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人牽手過馬路 提高路上安全意識

爸爸媽媽可能在想:孩子連路都走不穩的時候就學過馬路,會不會年紀太小,根本就沒有用處?事實上,教導孩子上街時要聽大人的話和手牽手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灌輸他們安全意識,讓他們從小把警惕養成習慣。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楊潔瑜資(深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寶寶版(1-2歲)《父母手冊》

孩子的活動能力

孩子的走路能力正是開始發展之時,爸爸媽媽必須認識孩子身體機能的限制,了解他們活動能力發展進程,幫助他們自由探索的同時,建立保護自己的安全意識。

  • 到歲半左右,孩子一般已會四處走動,但步伐可能仍然不穩,需要大人幫助,到了兩歲就開始能平穩地走。
  • 除了快步走外,有些孩子還開始會跑。
  • 會蹲下來撿起地上的物件,蹲得較穩不會輕易跌倒。
  • 幼兒會拿著或拖拉著玩具走路。
  • 可以自行攀爬上落傢俱(如梳化、矮床等)。
  • 會扶著欄杆上落樓梯。
  • 會嘗試踢球。

資料來源: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化解道路危機有妙法

  1. 在天陰下雨的日子,最好讓孩子穿著色彩鮮豔的衣服,以便路上的司機留意孩子身影,慎防意外發生。
  2. 讓遠離坑渠,渠蓋有機會蓋得不嚴實,有時甚至會損毀,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憂,如果孩子一時不小心踩到這些渠蓋,輕則有機會卡住小腿受傷,重則可能會有掉下去的危險,因此應讓孩子繞開坑渠而行。
  3. 不要讓孩子站在汽車尾部,在汽車的後視鏡中未必能看到身影較小的孩子,一旦倒車,很容易把車後的孩子撞倒,因此孩子不應在車尾停留。
  4. 因為落梯級時的下肢肌肉力度控制和對單腳站立平衡的要求都較上樓梯時高,對孩子來說相對困難,如果孩子對上落樓梯沒有信心就不應勉強,以免摔倒。

保障孩子路上安全

  1. 培養與大人手牽手的習慣

活潑的孩子上街總愛四處跑,想拉都拉不住。在安全的地方,例如:行人不多的行人路、遊樂場或是屋苑平台等沒有行車的地方,讓孩子自由跑跑跳跳當然沒有關係,不過一去到人多擠迫的地方或是馬路等,就一定要孩子跟大人牽手,不能有任何妥協,久而久之,讓孩子把過馬路前就一定要停下來牽著大人的手變為習慣。

  1. 在生活中反覆提醒孩子

只靠說明的話,一時三刻很難讓孩子明白道路真正的危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實際體驗一下,例如是外出時可說明可能會發生的意外,以及如何避免,又或者提醒孩子注意路況,學習看紅綠燈,雖然此階段的孩子還沒有辦法完全理解,不過孩子會慢慢把路上可能會出現的危險記在心上,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

  1. 不要讓孩子遠離自己的視線

孩子非常容易被街上的事物吸引,一溜煙就走到無影蹤,所以外出時爸媽視線不能離開孩子,有時候上市場買菜或是找路等不能分神看著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牽著孩子的手,爸爸媽媽到哪裡孩子就到哪裡。外出前也應再三跟孩子強調並演練「拉著媽媽的手」、「不要看到東西就自己跑開,要帶媽媽一起去看」等,以免亂跑、走失招致意外。

  1. 教導孩子走失時的應對

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就算如何謹慎的爸媽,都不能保證孩子絕對不會走失,除了要教導孩子時刻注意爸爸媽媽是否都在自己身邊外,平日也應教導孩子走失時的應對方法,讓孩子明白找不到爸爸媽媽時,一定要留在原地,讓大人來找自己,而非跟著陌生人走或自己亂跑。

  1. 為孩子以身作則

「急」是城市人的通病,但在教育孩子的交通安全規範時,爸爸媽媽一定要把急性子壓下,以身作則。如果父母口是心非,一邊跟孩子說不可以沖紅燈,結果自己見到沒車駛來,就在未轉綠燈時過路,爸爸媽媽的說話又怎會有公信力呢?紅燈亮起時就要停下,到轉為綠燈才能過,這個是原則。1-2歲孩子會模仿其他人的一舉一動,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好的示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