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成長,他們會接觸和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孩子不單只會在幼稚園裡認識新同學,亦會在公園遊玩或餐廳用餐時,接觸到不同階層的人。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尊重別人的同時,就等同學會了尊重自己。」其實互相尊重並不困難,在不同場合也多點為他人設想,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減少影響到別人。3-4歲的孩子年紀尚小,學習能力強,只要父母在旁適當地作出提點,日子久了,孩子定必能成為「禮貌小達人」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劉鳳珊(課程統籌主任)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快樂版版(3-4歲)《父母手冊》
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其實孩子早在家裡或幼稚園時已經學會一些基本禮貌,例如上學時見到老師會說「老師,早安」;收到禮物時會說聲「謝謝」。但因於人生經驗尚淺,他們還不知道在公共場合時應作出甚麼樣的反應,又或是見到不太熟稔的人時羞於言表。因此父母帶孩子外出時應先告訴孩子,一會兒會在甚麼場合會遇到甚麼樣的人或事情,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以便作出適當反應。
從耐心等待開始
父母可以先利用在家裡發生的事情,嘗試反問孩子若他們遇到相同的事會怎樣做?讓孩子思考怎樣做才是尊重別人。例如教導孩子不要打斷別人的說話時,父母可以先說明自己忙著,著孩子多等一會。當孩子靜心等待後,父母可以給予他們適當的讚賞,並分享感受,讓孩子理解原來耐心等待是對人的一種禮貌和尊重。
認識善良的朋友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要孩子能從小學會有禮待人,自然會吸引一班同樣具善良的心的朋友,從而令孩子在正確的價值觀中成長,不會以欺負別人為樂,以別人的快樂為先;令孩子長大後成為受別人喜愛的小朋友。
認識自己優缺點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要多讓他們發展自己喜愛做的事,讓他們從過程中認識自己。在認識自己以後,就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學會愛惜身邊的人和事。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喜愛自己,心裡充滿喜樂和滿滿的愛,就能更容易學懂欣賞別人,接納別人缺點,這就是尊重的最基本原則。
教導孩子尊重別人3大要點
1.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這年紀的孩子許多事情都要依靠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孩子的一套教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自然地複製父母的言語及態度;如果家長不能作好榜樣的話,孩子就會誤以為那些行為是正確的,慢慢地將那些錯誤行為變成習慣。因此父母也要多加留意自己跟別人相處時的態度,切勿在情急時說出一些髒話,以及傷害別人自尊心。
2.不同場合的配合
不論是在家裡或外出用餐時,孩子都必須要遵守某些規矩。開始時,可以在家裡吃飯過程中教導孩子,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下明白進餐時有甚麼要遵守的基本禮貌。在家裡實踐後,慢慢嘗試教導他們外出用餐時應注意的地方,並分析兩個場合的分別,讓孩子思考。他們明白為何要遵守這些規則以後,自然會更謹守言行,體諒別人的處境。
3.灌輸重要概念
孩子在幼稚園裡會認識新同學,開始會有自己的小圈子,但同時也意味著有更多人際關係的難題會出現在他們面前。因此家長可以嘗試向孩子灌輸「輪流」和「借用」的概念。孩子可能會問:「為甚麼要先問准別人才可以借用別人的東西呢?」 這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好機會。要教導他們「借用」或「交還」別人的東西時,要先有禮貌地用「請問」、「謝謝」等字眼;遇著一同參與的事情時,也要有「輪流」的概念,學會跟別人分享,否則會養成霸道和自私的心態。
父母要注意,要孩子成為禮貌小達人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父母應耐心向他們講解說話背後的用意和行為,好讓他們在逐漸接觸不同階層的人時,把禮貌的觀念潛移默化,成為一個懂得尊重別人又有禮貌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