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常常擔心孩子不能控制情緒,因為情緒會讓人失控,甚至惹上麻煩。事實上,當我們不允許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也在不知不覺中,關上了讓他學習管理情緒的大門。3-4歲是孩子情緒發展的黃金期。家庭是孩子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場所,父母的角色至關重要,到底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楊潔瑜博士 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快樂版(3-4歲)《父母手冊》
情緒智能(EQ)不僅受到天生氣質的影響,後天的訓練和學習同樣舉足輕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父母適當的教導,對個人的情緒健康、人際關係和成就都大有助益。
認識情緒智能是關鍵,它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認識及察覺個人情緒:能夠掌握自身情緒反應,了解不同情緒的來源和影響。
二、情緒管理:有能力以合適的方式處理負面情緒,而不是隨意發洩或壓抑。
三、自我激勵:可以轉化逆境成為積極進取的機會,展現自制力、專注力和應變能力。
四、認知他人情緒:善於觀察他人情緒,同理心,並能夠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感受。
五、人際關係處理:掌握良好的社交和溝通技巧,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
避免以不適當的方式處理孩子情緒:
- 父母若不重視或接納孩子的情緒,用不理睬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制止孩子表達情緒,只會使孩子變得不接納自己的感受,缺乏自信心。
- 讓孩子表達情緒很重要,但也需要給予適當的引導。若無條件地接受孩子發泄情緒,不教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孩子便不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家長不妨打開與孩子溝通的門,例如嘗試跟他說:「你一定是很生氣才這樣對我說話,可以告訴我究竟發生甚麽事嗎?」
- 在不適當的時候教導孩子處理情緒,可能會產生反效果。比如父母情緒極端或在趕時間時,最好給予自己一些冷靜的時間,再與孩子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會更有成效。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學習面對負面情緒?
一、父母需注重自身情緒健康:
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而非言語,因此父母不妨在自己的情緒表達上做出正面示範。
- 保持開朗積極,將日常壓力視為挑戰。
- 學習放鬆和減壓的方法,並給自己一些私人時間。
- 增加夫婦共處時間,一起娛樂輕鬆,滋潤婚姻關係。
預留一些獨處時間,反思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並找人傾訴及尋求協助
二、留意孩子的情緒需求:
孩子可能無法清楚表達情緒,但他會透過行為、肢體語言和表情來展現。
- 仔細聆聽和觀察孩子的言行,以了解背後的情感訊息。
- 鼓勵孩子以言語表達內心感受。
- 關注孩子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情緒表達,包括面部表情和語氣等。
接納孩子的不安或挫折,並加以安慰,鼓勵孩子自我化解不安的情緒,學會處理負面情緒。
三、教授情緒管理技巧:
教導孩子適當的情緒管理技巧非常重要,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處理情緒。
- 學習深呼吸、冷靜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或進行一些放鬆舒緩情緒的活動。
- 和孩子一起列出能幫助他管理情緒的方法,並在需要時貼在易見的地方。示範如何運用這些方法,讓孩子能夠模仿。
鼓勵孩子從失敗中學習,幫助他分析失敗原因,並重新選擇解決方法。
四、建立情緒的安全空間:
讓孩子知道無論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他都能夠在家裡找到一個安全的空間。
- 孩子不會因為負面情緒而受到懲罰或批評,而是被理解和支持。
- 不會評斷孩子的情緒是好是壞,所有情緒都是可以接受的。
教導孩子釋放情緒的辦法,例如跟他說:「生氣是可以的,你可以大聲說出不開心,但不能打人。」
情緒智能需要寬容和耐心
情緒智能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寬容和耐心。孩子可能不會立即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但透過持續的支持和指導,他將逐漸學會如何理解和處理情感。通過理解、鼓勵表達、展示良好行為模範、教授技巧並建立安全空間,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出情緒智能,讓他在面對負面情緒時不再感到害怕,而是學會適當地處理和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