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tech問世助育兒?過度依賴反增父母壓力

    智慧型育兒裝置改變了育兒生態,讓我們可以時時追蹤、記錄孩子的生活、健康、生命徵象、成長動態。愈來愈多父母使用這些產品,希望掌握孩子的一舉一動。結果,反而讓自己更加焦慮不堪。

    撰文/編輯部

    智慧型育兒產品 育兒好幫手

    將裝置綁在寶寶身上就可以測量、紀錄呼吸、心跳、血氧、睡眠狀況,並且傳輸到父母的裝置上;換尿片時可以順便測量體重、記錄換了幾多塊尿片的換片墊;監聽孩子半夜睡醒、發出聲音的對講機;刺激孩子發展並記錄進展的智慧型玩具……這些 「babytech」,你用過哪些?

    寶寶科技在各種資訊科技問世下,從早期只能遠端監聽寶寶半夜睡覺過程中有沒有哭鬧,進化到可在智慧型手機上,遠端觀察到寶寶睡眠過程的一舉一動。而近來在AI技術蓬勃發展下,不少廠商進一步推出智慧AI寶寶攝影機,能夠偵測到寶寶可能口鼻被衣服或棉被覆蓋、翻身活動、哭聲,並在第一時間向父母發出警告訊息,避免發生危及寶寶生命的憾事。

    babytech 成為焦慮來源

    新世代的父母大部分都熟悉、習慣使用科技產品,廠商更懂得將這些商品包裝為「好父母必買」、「安心育兒」的保證。雖然它們都是育兒幫手,但同時也對父母帶來了負面影響。美國婚姻與家庭諮商師Rachel Diamond在《今日心理學》彙整相關研究以及自己的臨床經驗,說明常見的使用嬰兒智慧產品的影響,並提出建議。

    她指出,這些商品的確有其好處,讓繁複的育兒工作更輕鬆。父母都很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成長變化,這些工具讓父母更能掌握寶寶的情況,令我們更安心。另外,如果還有其他人照顧寶寶,監控資料就可以作為父母、保姆、祖父母等這些臨時照顧人員作為「交接」的重要資訊,供他們在照顧孩子時參考相關的變化和異狀。但這些資訊也可能成為父母焦慮和壓力。因為這些設備畢竟不是醫療產品,不一定完全準確,也可能會失靈或錯誤偵測。例如,當半夜寶寶房間傳來雜音,裝置錯誤偵測為寶寶的哭聲,父母就可能因誤報而驚醒。另一方面,不少父母會因為關心孩子,過度依賴這些設備傳出的資訊,不斷地查看、追蹤相關變化,而變得患得患失。

    購買智慧型育兒產品前,你可以先考慮…

    因此,Diamond提出使用嬰兒智慧產品的3大考慮方向:

    1. 考慮自己的需求

    父母可以先考慮這些裝置是否適合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生活型態。你會因為覺得能夠掌握孩子的情況,而感到更安心嗎?另外,你會打算如何運用這些資訊,例如利用這些資料與醫護人員討論孩子的發展情況?孩子的成長難免有起伏,自己會不會因為一時的小問題而過度焦慮和緊張?

    1. 考慮孩子的情況和需求。

    父母可以衡量孩子會受惠於這些監控和工具嗎?或者是否有哪些特殊情況,需要額外的成長和生活數據?但是父母必須留意這些裝置不能用以取代專業醫護人員的意見,如孩子有特殊需要,仍需要定期就醫、追蹤發育和成長狀況。

    1. 考慮預算

    嬰兒智慧產品愈來愈多,也愈來愈貴。Diamond引述《數位期刊》的文章指出,全球 babytech 市場高達將近2,000億美元,而且在未來八年將每年增長8.9%。在這個市場趨勢下,可見這些產品的售價將會持續上升。父母可以衡量一下價格範圍,以及產品的用處,是否值得花錢購買。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