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新手父母 你是否情緒勒索者?父母的支...

你是否情緒勒索者?父母的支配令孩子失去自我

 

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在 1997 年首度提出了有關情緒勒索的概念。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恐懼、義務和罪惡感,在關係中控制對方的行為。被勒索者就像身陷迷霧,無法看清自我價值和現實處境,而產生自我懷疑,便認同和妥協接受勒索者的要求。

 

愈親密愈危險

英國國民保健署認可的心理健康網站BPDFamily指出,情緒勒索通常發生在較為親密的人際關係中,例如親子、兄弟姐妹、朋友或情侶之間等。人們會做出情緒勒索的控制行為,其實源自於慾望,像是渴望被愛、被需要、獲得安全感、價值感,或希望受到他人的欣賞等。但是情緒勒索者在追求這些慾望時,忽視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情緒勒索四種手段

情緒勒索普遍採用的手段包括:提出要求、施壓、使用直接或間接的威脅。這些行為可能很隱晦、不易察覺。表現出失望的情緒,甚至是一些輕微的身體語言等,都可以達到操縱的目的。

 

以下是四種主要的情緒勒索類型:

  1. 施虐 :透過直接或間接的威脅對方,如果對方拒絕他們,便會造出傷害對方的行為,以達成他們的目標。
  1. 自虐:利用威脅傷害自己,達到操縱對方的目的,迫使對方聽從他們的要求。
  1. 道德綁架:勒索者會展現痛苦與不快樂,表示對方必須幫助他們。如果不提供幫助,讓他們繼續受苦,便是被勒索者的錯,是他們的責任。
  1. 引誘:情緒勒索者會承諾只要受害者按照他們的要求行事,便會給予獎勵。

 

情緒勒索常見六階段

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和Donna Frazier在《情緒勒索: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一書中指出,情緒勒索通常包括六階段:

  1. 需求:通常情緒勒索的最一開始,是情緒勒索者向受害者提出需求。
  2. 抵抗:被勒索者可能會對這個要求感到不舒服,嘗試拒絕或對抗。
  3. 施壓:情緒勒索者開始增加壓力,進一步強調他們的需求,給對方的行動設立前提,批評、貶低對方的價值。
  4. 威脅:如果仍未能達成情緒勒索者的需求,便轉向對受害者的威脅可能是,也有可能是對他自己的。
  5. 遵從:為了避免情緒勒索者會做出上述威脅,被勒索者通常會屈服。
  6. 重複:一旦受害者屈服了,這種行為就可能變成一種不斷重複的循環。

 

 

親子關係也會出現情緒勒索

隨了常見的情侶、職場上的關係之間,成人和小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也可以存在情緒勒索。例如,爸媽可能會對孩子說「我是為你好,才這樣做」、「你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你這樣做就是不愛媽媽了」。家長有時會為了迫使孩子順從自己,便會使用各種手段,卻剝奪孩子的自由選擇權。孩子為了符合大人的期待,不斷接受父母的掌控,久而久之便會失去自我。

 

 

不要讓哭泣成為情緒勒索

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掌控孩子,其實孩子年紀小小便懂得用哭鬧情緒勒索?情緒勒索這句話說得有點重,並不是說寶寶或孩子刻意用哭泣來勒索父母,他們只是用簡單有效的方式來表達需求。因為有時父母見到孩子哭,便會心痛、不忍心,或者想快點讓孩子停止哭泣,便立即答應孩子的需求,或安撫孩子。當孩子發現他想要某個事物時,可以用哭泣來令父母滿足需求,他們便會認為哭泣很有用,就會持續這樣的行為。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