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文章 「識揀識食」   食出健康...

「識揀識食」   食出健康飲食習慣

每位孩子對小食都有難以抗拒的誘惑,小食往往對控制負面情緒或是推動孩子的正面行為發揮極大的作用。然而,家長要小心分辨與選擇健康小食,並認識小食的分類、適當進食分量和進食時間,以便有效培養孩子正確進食小食的習慣。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黃薇營養師(滙浚營養健康顧問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快樂版(3-4歲)《父母手冊》

 

小食真意義

日常生活當中,幾乎每個人都有進食小食的習慣,但甚少人真正知道小食所指為何。小食是指兩餐之間進食的少量食物,當主餐未能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和能量時,便需要透過小食來補充。家長注意,小食並非等於零食。零食一般是指由製造商提供的高糖分、高脂肪合成食品,經常進食會影響孩子正餐的胃口,亦會影響孩子長遠的飲食偏好和習慣。從這角度理解和認識小食和零食之間的分別,家長便知道如何讓孩子吃得合宜,既補充足夠營養,又吃得健康。

 

進食小食的原則

在不破壞進食主餐的胃口為原則下,家長應該為孩子預備適當分量的小食。最理想的做法,是每次進食﹙包括正餐或小食﹚之間相隔最少1.5-2小時,同時留意孩子吃主餐時的胃口,協助他們調較吃小食的時間和分量。

挑選小食的原則

至於選擇小食方面,建議家長把小食分類為三種不同營養價值的食物,分別為「少吃為佳」、「限量進食」和「宜多進食」。

  1. 「少吃為佳」的小食營養價值較低,脂肪、糖或鹽含量高,經常進食會增加

患上慢性健康問題的風險,例如過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

  1. 「限量進食」的小食有一定營養價值,但含較多脂肪、鹽、糖或者人造甜味

劑,建議限量進食,例如每週進食少於兩次,否則也同樣容易患上慢性疾病。

  1. 「宜多進食」的小食通常是較健康的,能夠為孩子提供足夠和重要的營養要

素,成分含較少脂肪、鹽、糖和不含人造甜味劑。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