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不暢引發「乳癰」?   淺談「乳癰」成因及預防

    現代人生活忙碌,又因為科技發展,為免麻煩,有一部份母親都會以奶粉取代人乳喂哺嬰兒,的確,用奶粉喂哺,可以省去儲存空間及夜半親手喂哺的時間,但卻會可能衍生另一個問題「乳癰」。究竟甚麼是「乳癰」?

    撰文/劉達康醫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一級榮譽),現任職於香港防癆會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心 (南區))

    整理 / 編輯部

    初產婦最常見

    乳癰即是急性化膿性乳房炎,好發於產後哺乳的婦女,尤以初產婦最常見,發病常在產後3-4周。嚴重的話,可以發展成「乳發」,即乳房蜂窩組織炎和乳房壞死性蜂窩組織炎。如引起細菌入血,是可致命的。有見及此,本文將淺淡「乳癰」發展成因及預防方法。

    乳汁不暢是此病成因

    首先,最直接引起此病的成因是乳汁不暢,乳汁不暢可以包括不定時排出乳汁或者定時排出乳汁,但因先天乳頭破損或凹陷,導致乳汁排出不暢,繼而引起乳絡阻塞,乳汁鬱滯日久,可化熱而成腫塊或膿腫,而且嬰兒口腔內都會有細菌,如哺乳後清潔不淨都可引起邪毒內侵乳絡而發病。

    心情不暢令乳汁排出不順

    肝經及胃經都會循行於乳房乳頭,如果產婦嗜食辛辣肥甘厚味之物,可以引起胃中積熱,胃火循著胃經而到乳房都可以燒灼氣血而成膿發病,又產婦於生產後,因為面對一個新成員,生活面臨巨大改變,一時間難於適應而導致心情抑鬱,心情不暢都可引起乳汁排出不順而發病。

    預防勝於治療

    初時可見患側乳房部乳汁排出不暢,繼而腫脹疼痛,或伴隨發熱怕冷,頭痛身痛,食慾不振,病情發展,腫痛加重,並且皮膚轉紅,按壓有波動感,此為成膿期,之後可自然破潰流膿,但更多是需要切開排膿,否則會容易波及其他正常的乳腺組織,又或者引起敗血症,危害生命,所以對於本病,預防是勝於治療。

    預防方法逐一睇

    1.乳房按摩法

    適用於乳汁不通,局部腫脹感患者。

    先於乳房上塗上少量潤滑油或凡士林,用五指由乳房四周輕輕向乳頭方向按摩,但切忌用力擠壓或旋轉按壓,而是沿著乳絡方向施以正壓,把瘀滯的乳汁,逐步推出。在按摩的同時可以輕揪乳頭數次,以擴張乳頭部的乳絡。若在按摩前先做熱敷,效果更好。

    2.食療

    豬手通乳湯

    豬手1對、黨參4錢、紅棗4錢、淮山8錢、通草3錢、生薑少量

    先將豬手汆水,諸藥材清水洗淨後,加入2公升水煮約1.5小時,後加少量食鹽作調味,豬手通草有通乳汁之用,配合其他益氣養血之藥材,可以起到補氣養血通乳之功用。

    3.外洗

    若不幸開始出現初期紅腫疼痛之情況,可以此方外洗乳房。

    蒲公英1兩、金銀花1兩。

    清水過藥材約1寸,煎煮半小時,以藥汁外洗患處,每日2次

    如果有新鮮蒲公英,則將其搗爛再外敷到患處。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