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會一直都快樂 Oprah Winfrey分享如何「幸福」

    現代人似乎並不快樂。無論大人還是小朋友,都要面對他們的壓力。如果你一直都在追求快樂,卻始終認為自己不可得,或許你可以看看一本書。

    撰文/編輯部

    Oprah Winfrey分享如何「快樂」

    著名脫口秀主持人Oprah Winfrey,歷經童年創傷、性侵,直到14歲回到生父身邊後,人生才開始回歸安穩。而她主持的〈歐普拉脫口秀〉展露了她機智、詼諧、溫暖又富有同理心的一面,也因此受人尊敬。

    她最近與《重啟人生》一書的作者、哈佛大學教授Arthur C. Brooks合作寫了一本探討幸福的新書 “Build the Life You Want: The Art and Science of Getting Happier”。Oprah分享,她在疫情期間開始閱讀Brooks的專欄,並從中穫益良多,於是主動聯絡Brooks,兩人的對話對她富有啟發,這本新作正是兩人對話的精華。

    放棄要「一直」快樂的想法

    想要快樂,我們該怎麼做?首先我們得放棄「達到」快樂,並要一直維持快樂的想法,因為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讓我們一直都感到幸福。如此因自己不能總是快樂而煩惱的你,是否減輕了一點心理負擔?會感受到不快樂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大家都一樣。作者在書中提醒,幸福不是一個目的地,而是一個方向。

    3個快樂的「營養成分」

    如果用食譜來比喻通往幸福的方向,我們會需要一些「營養成分」——享受、滿足和目標。

    1. 享受

    「享受」與快感不同。 享受需要對快樂的渴望,並增加兩個重要的東西:交流和意識。」書裡寫道,快感轉瞬即逝,在其消失之後容易感受到孤獨。想想所有會讓我們成癮的事物,它們都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快樂,但那都不能夠令人滿足、愉悅的。

    1. 滿足

    兩位作者對「滿足感」的定義為當我們實現了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後,所感受到的興奮,而這種興奮必須是伴隨着辛勤付出和犧牲而來。例如,你努力學習並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會令你滿足,但如果你是為了獲得高分而作弊,即便獲得更高分,也不會有任何滿足感。取巧或是偷雞摸狗之所以糟糕,是因為我們都沒有真正付出努力而得到的成果,會破壞你感到滿足的能力,讓你開始不斷尋找下一次多巴胺引起的快樂。

    1. 目標

    心理學家及精神病學家Viktor Emil Frankl曾說過,他從哲學家尼采身上得到靈感「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幾乎可以忍受任何生活方式」,對生活有強烈目標感的人,往往依然能在痛苦中找到更多目標和意義。

    4大支柱建立你的幸福感

    有關幸福其實歸究於家庭、友誼、工作、信仰這四大支柱,和他人建立正面的關係,對我們的影響威力不容小覷。

    1. 家庭

    沒有一個家庭是完美的,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攜手維繫「不完美的家庭」。家庭是愛和衝突的混合體。衝突可能不會隨著時間而完全消失,你能做的事情是,停止改變家人的價值觀,不要將他們視為「情感提款機」,試著在家庭裡練習寬恕和誠實。

    1. 友情

    有深厚友誼的人,與缺乏友情關係的人,有將近60%的幸福感差異。

    1. 有意義的工作

    為了變得更快樂,我們需要從工作中找到內在的回報。一個有意義的職業生涯,並沒有標準答案,在工作中找到意義,才能帶來滿足感和動力。

    1. 信仰

    書裡強調「信仰」並不局限於特定宗教,而是讓你變得堅定的信念,這樣的信念有助於建立你的同理心,並保持感恩。

    要維持這4根支柱,我們要打開內心,與人建立良好關係。Oprah發現,在擔任《歐普拉秀》脫口秀主持人25年後,能夠建立良好關係的關鍵正是「傾聽」。當我們專注於聆聽的時候,我們便能夠給予回饋和認同。唯有當我們真正專注於對方所說的話時,才有機會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因為到頭來,沒有人能獨活,在追逐人生目標的路上,別落下了每一顆真誠相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