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底下,正在上幼稚園的孩子不時被停課,缺失校園活動的時間,並要轉為網上學習。然而如此大規模的停課、隔離亦是近代少見,孩子留在家中,不僅令家長工作量大增,孩子也會面對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協助孩子改善問題,彌補疫情奪去的校園生活呢?
專家審校
劉鳳珊(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項目經理)
停課和網上學習對孩子有何身心影響?
身體方面
1.手腳協調缺乏訓練
停課期間,孩子長時間留在家中,加上香港地家居狹小,除了缺乏「放電」的空間和機會外,孩子正值發育大小手肌的年齡,缺乏適量運動或會令肌肉發展較為遲緩,而手腳協調也可能較為生硬。
2.眼睛容易過勞
在家上課時,孩子只能盯著熒幕,對發育中的眼球不太有益。如果孩子平日有利用電腦或手機獲取娛樂的習慣,更會大大減少眼睛的休息時間,容易出現近視等問題。
心理方面
1.失去安全感
孩子在等待復課過程中,渴望和老師和朋友見面,可能會導致他焦慮不安。有時候復課再停課,反覆打亂孩子的日常生活步伐,更會加深孩子的無助感。
2.較難學會辨別他人表情
除了停課,疫情帶來的另一不便就是要長期戴口罩。孩子不僅需要透過語氣和聲音學習語言,更依靠觀察表情和口型來了解和判別情緒。雖然目前關於口罩會否影響孩子學習判別情緒的事上,仍有一定爭議,但無疑隔著口罩,判斷表情的難度較高。
3.和群體相處能力較弱
幼稚園生活是3-4歲孩子首次接觸和學習群體社交的機會。當孩子缺少面對面與同輩或老師交流時,自然難以學習社交應有的禮儀和相處的方法,造成社交能力較弱,嚴重者更可能會產生社交焦慮,即使復課後,也會較為抗拒和不熟悉的人說話和玩耍。
父母可如何應對和協助孩子?
1.先照顧好自己情緒
在反覆無常的疫情面前,除了孩子不知所措,大人要應對的事也不少。但無論家長有多少煩惱,在照顧孩子之前,家長要先照顧好自己,盡量避免在孩子前展現負面情緒,否則只會加深孩子的焦慮。同時也要保持鎮定,冷靜處事能察覺到孩子的需要,若在衝動之下對孩子過分斥責,會影響親子關係。家長可向親友尋求必須的支持,為自己的情緒找個出路。在樹立榜樣的同時,也能和孩子一起面對負面情緒。
2.避免過多指責
孩子無法「放電」,難免會顯得更加好動、坐立不定。加上無論是停課的孩子,還是可能要在家工作的家長,留在家裡的時間都大大增加,「困獸鬥」的情況或許會令雙方更為暴躁,但家長應時刻提點自己不可苛責孩子,可以考慮在假日帶孩子外出遊玩、登山或參加工作坊等等,減低親子關係的張力及矛盾發生的機會。
3.認真傾聽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分享心事,建立一個孩子可以放心傾訴的空間,以表達情緒。不過家長應該避免在臨睡前和孩子談焦慮,以免影響孩子入睡情緒。
4.保持正常作息時間
孩子不用早起回幼稚園,難免會因貪玩而晚睡,長時間下會對孩子的身體發育不利,家長應盡量讓孩子保持和上學近似的作息時間,確保孩子在復課之後也能快速適應上學生活。
5.恆常運動
外出機會減少,家長可以留在家和孩子做些簡單的運動,例如瑜伽等靜態運動,或玩些活動量比較多的親子互動遊戲,以讓孩子發洩精力的同時,也可以訓練孩子的手腳協調和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