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文章 培養良好態度做個守規矩的孩...

培養良好態度做個守規矩的孩子

隨著孩子社交圈子擴闊,活力充沛的孩子喜歡橫衝直撞、調皮搗蛋,打斷別人說話或擾亂身邊人也毫無「悔意」,在其他人眼中只會變成沒禮貌的孩子。其實孩子並非不懂守規矩,而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卻尚未學懂管理自己,也礙於不懂得如何說明,便有可能出現反抗、不聽話的表現。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 程衞強(註冊心理學家/香港兒童綜合發展中心)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成長版(4-6歲)《父母手冊》

 

孩子不守規矩的原因

獲取他人注意

很多時候孩子喜歡破壞規矩是希望獲得別人的注意,當孩子發現自己耍賴、不聽話的時候,會得到父母或其他人的關注時,就可能會一反常態做出一些古怪的行為,從而產生樂趣和存在感。

習慣以哭鬧解決

有些時候孩子因不聽話而受到斥責時,家長常常會因為心疼孩子哭鬧或管教方便,會以遷就孩子和答應要求以停止其哭鬧的行為,這樣很容易會讓他建立錯誤的價值觀,以為只要在爸爸媽媽面前耍賴就能夠獲得想要的東西,往後一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便很容易會沿用這套壞習慣。

不清楚規則

有些孩子不守規矩也有可能是因為對規則的認識不夠清楚,或許家長要求孩子要做到的事情太複雜,孩子未能跟上。

孩子不守規矩怎麼辦?

 

引導正確行為

父母在處理孩子的不當行為時,要保持冷靜之餘,亦要緩和孩子的情緒,明確告知孩子做不好的地方,並引導他在適當的場合做適合的行為,例如:在課室要先舉手才說話、要專心上課;在任何地方都不應該隨便奔跑等,要讓孩子明白到在不適當的場合做一些奇異的行為除了是沒有禮貌的表現外,亦會給其他人造成滋擾。

故意忽視

當孩子為了引起父母注意而做出滋擾行為時,父母可以停止與孩子的對話或關注,令他無法得到回應。例如明明說好了在吃飯前收拾玩具,孩子不但把玩具四處擺放,還故意發出噪音,他可能只是想和爸爸媽媽開個玩笑,看看爸爸媽媽吃驚甚至憤怒的表情。家長剛開始可以嘗試先以說話方式告訴孩子,讓他停止這個滋擾行為,假若孩子不聽,建議父母視若無睹,對他不作出任何反應,再一邊忽視,一邊從旁觀察。當孩子感到沒趣,將注意力轉移至其他事情上,就能減少不當行為的出現。

一起制定簡單的規則

4-6歲的孩子雖然表達能力仍然有限,但正處於培養責任感的最佳時期,家長可以從小到大,從易到難,與孩子一起討論簡單的規則,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勵,增強他遵守規則的習慣。家長可以再進一步與孩子一起制定計劃表,以及一些行為規範,盡量鼓勵孩子自己表達,當孩子的意見能被父母重視,他對於遵守規則的責任感亦會湧現。

以身作則

爸爸媽媽可能會嘗試和孩子講道理,教導孩子為甚麼要守規矩,但其實「身教重於言教」,孩子的學習方式很多時經由模仿家長的行為得來,因此家長亦應確保自己能做到希望孩子遵守的規則,無論在家中或在公共場所,都應為孩子的好榜樣。父母亦可以多點與孩子傾談,實際示範和提示正確的行為,同時可以帶孩子參加不同活動,增加孩子與其他人相處和溝通的機會,讓他能實際演練,學習遵守規則。

總結

雖然孩子的不當行為確實很容易令父母感到火冒三丈,但在處理孩子不遵守規矩的問題之前,爸爸媽媽可以先冷靜下來,想想如何對症下藥解決問題,令孩子理解到要遵守的規矩。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