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傷口?產後住院護理指南

    外國「早上生仔,夜晚回家」情況頗為常見,但對香港媽媽來說,實在匪夷所思。在本地醫院分娩,順產一般要留院三日兩夜,最短也要兩日一夜,而剖腹生產的媽媽由於復原需時較久,留院時間亦會相應延長。在產後住院的數天裡,媽媽身體變化大,至於何時可以下床走動?生產造成的傷口又應如何護理?

    監修/ 婦產專科  林兆強醫生

    自然分娩

    分娩後數天,媽媽身體仍然虛弱,傷口疼痛造成行動不便,因此應盡量休息,以免令傷口惡化。

    1

    產婦分娩過後應以躺臥或側臥的姿勢休息。約數小時後,下體會開始排出惡露,媽媽可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躺著更換產婦專用的衛生巾,若發現出血情況嚴重,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媽媽亦應在產後6至10小時內排出第一次小便,否則可能需要導尿,避免因尿液積聚過久而令膀胱或腎臟發炎。

    待媽媽體力恢復後,可慢慢開始下床活動,同時可嘗試餵哺母乳。剛開始時母乳分泌量較少,顏色較淺,這是營養成分豐富的初乳,假若媽媽母乳不足時,可沖泡奶粉代替。餵哺母乳時,子宮或會更劇烈地收縮,這是自然反應,媽媽毋須過分擔心。倘若疼痛嚴重,媽媽可通知醫生。

    2

    媽媽可進行如洗臉、刷牙、清洗下體等的簡單清潔,亦可自行前往洗手間如廁和更換孕婦衛生巾。每次大小二便後,應使用傷口沖洗器清潔外陰後才換上清潔的衛生巾。媽媽仍然需要多加休息,每隔2至4小時可坐著餵母乳,並同時按摩乳房,刺激母乳分泌。

    3

    開始可以自由站立和走動,惟時間不宜太長。媽媽應留意母乳的分泌量,檢查子宮和會陰的恢復癒合情況,並開始學習替嬰兒更換尿片、沐浴等育兒技巧。

    終於出院了!

    經過數天休息,產婦的體力漸漸恢復。假如媽媽住院期間未能正常排便,便要通知醫護人員安排通便。此外,媽媽仍然要注意傷口清潔,以免引起炎症。但若一切如常,則可以安排出院,回家好好坐月兼照顧初生寶寶。

    剖腹分娩

    若媽媽選擇剖腹分娩,一般留院的日子會較自然分娩長,因開刀後傷口疼痛,產婦需要較長時間才可以走動,大部分產婦也會被要求住院3至4個晚上。

    1

    剖腹分娩需要施用麻醉藥,令媽媽身體極為疲倦,故生產後首天只適宜卧床休息。惡露開始排出,但由於產婦身體虛弱,可請醫護人員協助更換衛生巾。手術後暫時不可進食,應得到醫生指示後才進食流質或固體食物。而在情況許可下,媽媽亦可按自己體力狀況開始餵哺母乳。

    2

    傷口仍然十分疼痛,媽媽應多坐在床上休息,或由人掺扶下嘗試下床。媽媽亦可每隔2至4小時餵哺母乳,並進行簡單的乳房按摩刺激分泌。醫生亦會適時檢查及清潔剖腹傷口。

    3

    媽媽可以正常進食,以及自行前往洗手間進行簡單清潔,每次大小便後應使用傷口沖洗器清潔外陰及換上清潔衛生巾。同時可以開始穩定授乳。

    終於出院了!

    當媽媽行動自如後,可學習各種育兒技巧。同樣地,假如媽媽3天後仍未能正常排便,便要通知醫護人員。出院後,媽媽仍要留意傷口清潔,並定期清洗剖腹傷口。

    注意產後傷口處理!

    產後身體會因著分娩過程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傷口,每個傷口都應小心處理,以免受感染。

    腹部傷口

    媽媽在出院後須自行清潔傷口。傷口不可沾水,媽媽淋浴時應使用防水膠布保護傷口,如不小心令傷口沾上水分,應立即將水分抹乾,並用消毒溶液輕抹傷口,待傷口乾透後才貼上乾淨紗布。一旦出現發燒、傷口撕裂或發炎流膿,應立即向醫生求診。

    會陰傷口

    現時大部分醫生在縫合會陰傷口時,都會採用可溶性的線,故媽媽不用拆線。但仍然需要保持清潔,如廁後需要清洗傷口。

    子宮傷口

    分娩時會使子宮內造成傷口,產後不久便會開始排出惡露。如月經一樣,惡露最初為紅色,其後慢慢轉為褐色。若惡露過多或發出異味,則有機會是胎盤殘留在子宮內,甚至患上子宮炎,應儘快求醫。

    乳房傷口

    餵哺母乳時,嬰兒可能會咬傷媽媽的乳頭,導致細菌感染而引致乳腺炎。如若媽媽出現胸部紅腫、疼痛,甚至發燒時,應儘快求醫。媽媽每次餵哺母乳前後都應清潔乳頭及乳房位置,一旦出現損傷,可由醫生處方外用藥膏塗抹傷口,以免傷口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