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剛躺到床上,便傳來了寶寶的哭聲,只好起身再次走到寶寶旁邊哄睡。這樣的情境相信對父母來說非常熟悉。
撰文/編輯部
寶寶睡眠訓練
寶寶不愛睡覺確實令人困擾,所以出現了「睡眠訓練」的概念。第一個是由美國Richard Ferber博士在《法伯睡眠寶典》中提出的 CIO(Cry it Out)建議父母軍事化訓練寶寶自己入睡。在寶寶哭泣時,一開始先隔5分鐘給予安撫,第二次則延長到10分鐘才給予安撫,逐漸拉長等待時間,讓孩子在規律的訓練下,能夠不再經常哭泣,甚至可以自我安撫入眠。
第二個方法由英國育兒專家Gina Ford提出,他認為父母要為寶寶建立規律的「吃──玩──睡」時間表,制訂每天同一時間餵食、甚至用固定奶量的時間表,讓寶寶養成規律的作息。
袋貂作息法
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睡眠訓練方法是由澳洲醫生Pamela Douglas所提出的「袋貂作息法」,強調給予寶寶「有效回應需求」的照顧。父母在察覺到寶寶的需要時,給予適當的回應。父母可以在白天讓寶寶有足夠的感官刺激和身體活動,如玩玩具、與人互動等等,延長寶寶的清醒時間。在白天想小睡時,也可以讓寶寶在有燈光和聲音的環境下睡覺,但不規定時間長短,適當累積「睡眠壓力」,讓寶寶修改先天的生理時鐘的週期,自己調節白天睡過頭的問題,並鞏固夜間睡眠,這樣對於養成夜晚的長時間睡眠更有幫助。
它對母乳餵哺是相當友善的方法。如果媽媽能夠夜間餵奶,可以讓寶寶在夜晚醒來後,透過餵食和與媽媽身體接觸後加速入眠,能夠減少半夜醒來打擾媽媽的睡眠。
研究發展至今,幾乎沒有任何實證支持哪種睡眠訓練是最好的,所以父母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和寶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