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文章 尊重子女想法 讓孩子懂得真...

尊重子女想法 讓孩子懂得真心分享

剛入讀幼稚園的孩子,有更多機會與其他小朋友接觸,會開始積極發展人際關係,但過程中孩子們往往會出現磨擦、爭奪或是不愛分享的行為,讓父母們都十分苦惱。然而,分享的概念並非與生俱來的,需要父母悉心經營及引導孩子明白何謂分享,並以互相尊重的方法使孩子願意主動向他人分享物品,促進孩子的人際發展。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楊潔瑜(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快樂版版(3-4歲)《父母手冊》

分享是進入社會的第一步

父母先要清楚知道,要年幼的孩子明白分享是困難的。因為分享是一種社會行為,為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所帶動,所以孩子必需慢慢地透過與同儕、家人的互動,學習觀察別人的想法和感受,才會進一步發展出同理心與利他行為,從而開始對社會上分工合作的運作模式有初步的了解,增加孩子對人際關係的認識。

獨佔慾強是成長的表現

有專家提出孩子因較少機會接觸外界,大多數都較自我中心,經常以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詮釋世界,並認為別人的想法及感受都與自己的一致。特別在孩子3-4歲的階段,因為他們的動作發展和語言表達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能以更多的肢體動作和說話來表達思想,也能對環境的探索變得更主動,所以他們會更常表現出強烈的獨佔慾及不愛分享的行為,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表現。

主動分享才是真心分享

由於父母的分享觀念早已確立,很多時候可能會不知不覺地要求孩子也要懂得分享。父母的原意是避免孩子養成不懂得分享或合作的壞習慣,但隨便分享孩子的所有物,很容易會弄巧成拙,造成親子關係緊張。所以,父母應要認清分享是小孩自我的選擇,即使孩子尚幼,也仍懂得表達自己意願,父母對此應耐心聆聽並予以尊重,讓孩子自願做出有利於他人,不求回報的行為,才是懂得真心分享的表現。

幫助孩子學習真心分享的小技巧!

  1. 先學會擁有

大部分的孩子都誤以為分享就是送贈,借出去的東西是不會回來的,是放棄物品的所有權,因此才拒絕分享,總是會把玩具緊緊地抱在懷中保護或從他人手中搶回。這時候家長可以嘗試在孩子的物品上貼上孩子的姓名標籤,或是專屬貼紙,確立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並耐心地跟他解釋物品借出後仍是屬於他的,他可以隨時取回,令他對自己的物品有安全感,才會放心與他共享。

  1. 教育孩子平等與尊重

在家中父母應該以生活上的規定或透過遊戲的方式,教育子女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概念,並在物質上不過分縱容,適度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有助孩子萌發分享的意圖。例如購買新玩具時,需明確地告訴孩子玩具雖然是他的,但其他家庭成員也可向他輪流借用,使用完畢後玩具還是他的,這樣的分享才能讓大家玩到更多不同的玩具。

另外,不少父母以為直接拿孩子的玩具借給他人時,是給孩子作正確的示範,但試站於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自己心愛的玩具突然被拿走了,也難怪他們會覺得不高興。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主動分享物品給他人;切勿隨便要求孩子立刻分享正在玩的玩具,應給予孩子自行選擇的空間,將借出玩具與否的權利交還給孩子。

3. 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沒有任何一位教育者比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大,父母由孩子出生的那天起,便是孩子一輩子的學習對象。若父母願意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多與他人分享,子女便會耳濡目染開始模仿父母的行為。例如在吃晚餐時,父母不妨嘗試多主動詢問子女要不要互相分享彼此的菜式,並向子女闡述分享的好處和意義,都有助孩子由家人間互相關心,慢慢地培養成願意與人分享的心。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