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IB還是傳統課程?9大迷思Q&A

「揀IB課程定傳統課程?」是家長近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本文請來 IB英語專家Jamie Ku,為大家解答當中的常見迷思。

整理/編輯部

受訪者/Jamie Ku (IB 英語專家、 啟陽教育創辦人)

Q1:IB課程與傳統課程內容和學習模式有甚麼分別?

Jamie:IB課程跟傳統課程在內容最大的分別是對人文學科、藝術、世界文學和哲學的重視。傳統課程側重數理科,輕視文科,但IB強調的是全人教育及跨學科的學術研究與實踐,從3歲開始便需要學生學習文學和哲學,到高中考試的語文科,更全都是不同文本的修辭手法評論和文學賞析,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課程要求所有學生從小到大都浸淫在文學的氛圍當中。這亦是本人認為為何IB那麼受頂尖大學歡迎的原因之一,因為IB學生的思考能力跟個人修為就是與眾不同。

在學習模式方面,IB十分著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需要學生自己找出想理解和解決的問題,然後自己尋找合適的方法來創造答案,十分講求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老師不會單向的「教書」或給學生單一的「答案」,而是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分析生活裡的一切。

Q2. IB課程對小朋友未來發展有甚麼優勢?

Jamie:IB課程著重培養小朋友的 “international-mindedness”,以宏觀的世界觀了解這個世界,所以他們無論去到世界那一個角落,也能融入當地的文化,找到自己的定位。

IB課程最終是以「共善」為目標,栽培一群未來世界的領導者,他們有著《孫子兵法》內所談到「智、信、仁、勇、嚴」的特質,以至他們無論從事甚麼行業,都能以自己的才能貢獻世界。

Q3:家長應該怎樣衡量那種方式適合小朋友?

Jamie:要看看小朋友的性格是否獨立、愛發問和思考。因為IB很講求學生們自己尋找問題及自己解決,老師的角色只是一個facilitator,所以如果小朋友個性比較依賴及服從性強,那傳統學校可能更適合。

IB也要求學生主動的發問和表達自己,所以如果個性比較被動和害羞的小朋友,都可能不習慣IB的教學模式。

Q4. 若想小朋友修讀IB課程應由幼稚園開始準備?

Jamie:如果想小朋友真的能從小便培養IB Learner Profile內的10種能力(如開明的思想、富冒險精神等),我認為是由幼稚園開始比較好。IB課程是由3歲到18歲的整全課程,而香港也有很多優質的一條龍IB學校,如果家庭經濟負擔得起,可以由幼稚園開始一直讀至高中畢業。

Q5. 如在小朋友升中時才選擇IB課程會有大問題嗎?

Jamie:要視乎學生的雙語能力和學術水平。IB到中學時的課程內容開始深奧,平常每個學科的作業都是一千多二千字的論文,數理科也需要寫實驗報告和論文。如果小朋友的語文底子不夠好或是怕寫字,會覺得很吃力。

家長也要注意IB課程比傳統課程抽象很多,雖然IB也很著重現實生活的實踐,但理論及要求學生舉一反三的學術研討能力也很重視,完全沒有搬字過紙的部分,如果不習慣批判性思考的學生,在升中時才轉到IB學校就讀也會感覺一頭霧水。

Q6. 坊間經常認為修讀IB課程的學校等於國際學校,是否如此?

Jamie:IB是一個受159個國家認可的國際課程,而非某一所學校。

Q7. 有本地學校提供IB課程嗎?如有,師資或教學模式會與國際學校有異?

Jamie: 有一些本地的直資或私立學校提供IB的高中課程 (IBDP)。

這些學校都儘量聘請有經驗的外籍教師來任教IBDP課程,但教學模式比較貼近本地課程的風格,還是會以海量的測驗和刷試題為主要課堂重心,跟國際學校裏以學生討論為主的教學模式有差距。

Q8. 家長應怎樣選擇本地或國際學校的IB課程?

Jamie:不同院校的網站都有介紹該校的課程特色和內容,而學校每年也有開放日和講座讓家長了解該校的課程特色和教學風格。如果家長想要一些比較中肯和客觀的意見,可以跟升學顧問討論,讓顧問為小朋友和家庭作出評估,再推介真正適合孩子的學校給家長。

Q9. 現正值升學季節,家長們都正在積極籌備,如果小朋友現正讀IB幼稚園或家長已決定小朋友以IB課程升學,家長應如何配合去培育孩子?

Jamie:家庭教育的配合其實很重要。IB講求培養小朋友的好奇心和懂發問的能力,家長在家應多鼓勵小朋友發問,陪伴他們一起找尋不同的方式來創造答案,不要只倚靠Google。

雙語能力的培養也不可少,可以多陪伴小朋友們看書,甚麼類型的書都需要看,以鞏固語言能力及知識淵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