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品味家庭 好書推介 獨生子女教養心...

好書推介 獨生子女教養心法 有種孤單叫父母覺得你孤單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自我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較弱。然而,真的是如此嗎?《獨生子女的優勢教養》這本書推翻了這些標籤,並發現獨生子女在成就和自我價值等方面發展更好。

撰文/編輯部

(圖片來源:博客來)

關於獨生子女的偏見

那些對獨生子女的既定印象,主要由於1896年美國心理學家Granville Stanley Hall的一篇論文《非同尋常的兒童》(Supervised The Study Of Peculiar and Exceptional Children)中,提出獨生子女大部分只會以自己為中心、社會能力不足,而且很難適應社會。之後的許多學者和專家都引用他的研究,對獨生子女的負面印象便逐漸蔓延。

到1970年代左右,才正式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反駁以上的主張。德州大學的教育心理社會學家Toni Falbo,分別將獨生子女和有兄弟姊妹的兩組孩子,比較兩者的領導力、成熟度、社會融入度、穩定性等十六個項目。研究結果發現,兩組之間並沒有明顯的不同。此外,也沒有數據證明獨生子女比較自以為是或缺乏適應力;相反,研究發現獨生子女在成就和尊重自我等方面的表現更好。

打破對獨生子女印象的迷思

針對獨生孩子的負面印象,作者打破了迷思,並提供建議讓他們能經驗更加全面的成長。

  1. 迷思1 社交能力弱

有兄弟姊妹的孩子可以透過手足之間的互動和衝突,可以學到圓滑的人際關係應對技巧,但是獨生孩子在上學之前,較少機會能與年紀相若的孩子交流,令社交技巧較不熟悉。但父母也不用擔心,作者建議可以早點讓獨生子女進入幼兒園就學,從團體生活中學習忍耐和妥協的能力,以及關心和照顧同伴。

  1. 迷思2 :獨生子女好孤單

有人可能會覺得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陪伴,孩子會覺得孤單,不是因為沒有兄弟姊妹,而是感到父母不關心自己。作者提出獨生子女一出生便只有自己一個孩子,一早已視獨處狀態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孤單只是大人自以為的感受。所以如果他們提出自己孤單,代表的是需要父母多一點陪伴。

  1. 迷思 3 :獨生子女沒有安全感

沒有兄弟姊妹的陪伴,獨生子女可能會感到較焦慮。有兄弟姊妹也不完全見得是一件好事,手足競爭可以影響一輩子。兩個孩子之間無可避免的比較,使孩子產生競爭心理,可能會感到自卑。獨生子女在精神或是物質上都獲得充分滿足,所以通常不會跟人爭奪,反而養成大方、穩定的性格。

  1. 迷思4:抗逆力低

從小缺少了與手足競爭而可能帶來的挫敗感,獨生子女可能擁有相對脆弱的心靈,也比較難從挫折中再重新站起來。作者建議父母能做的是無條件的當孩子願意依賴的對象,傾聽孩子訴苦,同理他們當下的心情,不需要馬上就擺出教導或是評判的大人姿態來回應,也不需要馬上要求他們要勇敢一點,或著是指責他們為甚麼這一點小事也要哭。像是成為孩子的朋友一樣,將自己的視點降低,與孩子更平等地相處。當我們愈能接受孩子對我們的依賴,愈能幫助他們抱持正面的態度來重新再嘗試。

個人的家庭生活型態,也要像追潮流、買衣服一樣,跟隨社會的聲音來選擇嗎?生孩子重要,還是兼顧育兒和個人生活重要?家長不應該被周圍的壓力強迫着做決定。我們應該從自己的立場思考。夫妻想生兩個,就一起考慮這對於現在和未來生活是不是一個好選擇。生育是一種「選擇」,而不是「義務」。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