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有遲無早 7歲起與金錢建立良好關係

理財教育幾歲開始才不算小?英國劍橋大學2013年的「兒童習慣形成與學習」研究指出,多數孩子在7歲時就已形成理財觀念,所以理財教育有遲無早。

撰文/編輯部

理財教育有遲無早

理財教育幾歲開始都不晚,在孩子已經形成基本的金錢觀念和習慣後,想再改變就會比較困難。當孩子知道錢可以用來買東西時,就要及早開始引導良好的理財觀念與習慣。

提出這項研究的兩位行為專家David Whitebread博士與Sue Bingha博士發現大部份兒童在7歲時,已經理解貨幣的價值,明白錢可以用來換取物品,亦可理解賺錢和收入是什麼意思。他們也能夠理解比較複雜的概念,如提前規劃、延遲享樂,和了解有些選擇是不可逆轉的。博士亦建議,比起教導孩子理論,實踐經驗更加有效。

從小開始儲蓄

研究發現孩子會喜歡儲錢,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是在參與「大人的活動」。要養成儲蓄的習慣,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小開始灌輸。

讓孩子消費並犯錯

年幼的孩子一開始可能無法理解錢是一個有限的資源,使用一次之後就不能收回。家長可以定期給小朋友少量零用錢,讓他實際體驗把錢交出去買東西。小朋友可能會後悔或在購入後才發現其實更想要買其他東西,家長正好就可以利用這些機會讓小朋友理解金錢的資源有限,花出去的錢不可能再取回來,培養理性消費。

嘗試延遲享樂

如孩子有東西想買,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設定儲蓄目標。製作一個大圖表讓孩子看到自己儲錢的進度,增加孩子朝目標前進的意志和興趣。同時,我們也可以給孩子利用一些「策略」讓等待變得更容易的「小貼士」。例如,孩子在儲錢中途很想花錢,不想繼續儲,這些時候便可帶孩子活動,如去公園玩或做手工藝,分散孩子想要花錢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