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文章 產後關節痛 中醫治療方法

產後關節痛 中醫治療方法

新生命的誕生,對於產後媽媽來說,是最大的喜悅。照顧新生嬰兒,對於產後媽媽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忙於照顧嬰兒,產後媽媽可能會忽略自己的身體,逐漸出現關節肌肉僵緊疼痛。

整理/編輯部

撰文/ 黎詠虹(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

產後關節痛,中醫亦稱為「產後身痛」,指婦女在產褥期內,出現肢體、關節痠痛、麻木、重著。常見的關節疼痛部位,包括手指、手腕、肩部、腰部和膝部等。

產後關節痛成因

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 產後關節痛其中的主要成因是產後內分泌改變,令肌肉的力量和彈性減弱,以及關節鬆弛和柔韌度下降。

從中醫角度分析, 產後關節痛的成因主要是與腎虛、血虛、血瘀和外感有關。產後勞傷腎氣使腎精虧虛或產後失血過多,陰血虧虛,使筋脈關節失於濡養,或者產後惡露去少,瘀血留滯於經絡、筋骨之間,使氣血運行受阻,而出現肢體關節麻木痠痛。此外,產後若不慎著涼,使風寒濕邪阻滯經絡,亦會出現關節疼痛。

產後關節痛主要症狀

產後關節痛的主要症狀是婦女在產褥期內,出現肢體、關節痠痛、麻木、重著。腎虛型患者同時可伴隨頭暈耳鳴、夜尿頻繁和脫髮等腎虛症狀。血虛型患者同時可伴隨神疲乏力、心悸和面色萎黃等血虛症狀。血瘀型患者同時可伴隨惡露量少、色黯夾有血塊等血瘀症狀。外感型患者同時可伴隨惡寒怕風等外感症狀。

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產後關節痛的主要治療手段是內服中藥和針灸。中藥治療腎虛型產後關節痛以補腎養血,強腰壯骨為治療原則。可使用杜仲、續斷、桑寄生、當歸和熟地等中藥。中藥治療血虛型產後關節痛以養血益氣,溫經通絡為治療原則。可使用黃芪、黨參、當歸、白芍和雞血藤等中藥。中藥治療血瘀型產後關節痛以養血活血,化瘀通絡為治療原則。可使用桃仁 、紅花、羌活、沒藥和牛膝等中藥。中藥治療外感型產後關節痛以養血祛風,散寒除濕為治療原則。可使用秦艽、防風、當歸、川芎和茯苓等中藥。

除了中藥治療外,亦可配合針灸 治療產後關節痛,有舒筋活絡,通經止痛的作用。同時使用艾灸法,可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的作用。

預防產後關節痛

產後媽媽須注意保暖,盡量減少接觸冷水。同時可以按摩和熱敷關節痛處,有溫經通絡、舒筋止痛的作用。適當的關節伸展和肌肉鍛煉運動,可加強關節和肌肉的柔韌度。如果關節疼痛持續出現,建議向醫生尋求合適的治療方法。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