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之外孕媽自我檢查 定期測量胎動留意胎兒健康

    懷孕是令人非常欣喜的事,但由懷孕到生產,媽媽怎樣確保寶寶在健康成長?

    撰文/編輯部

    孕媽媽須多留意胎動

    接受定期產檢可以掌握胎兒的狀況,但在沒有產檢的時候呢?孕媽媽可在掌握的就是胎動。胎動是指寶寶在子宮內踢打、翻滾、伸展等動作,也是在懷孕的過程中觀察胎兒的重要指標。大約在懷孕8週時,就可在超音波下觀察到胎動。但新手媽媽通常要在20週左右才能感受到,再次懷孕的媽媽則是16週左右,甚至更早。不過,根據孕婦的體型也會有所差異,瘦一點的孕媽媽可能更早就會感覺到,而胖一點的孕媽媽則可能會遲一點,大約在22、23週才感受到胎動。

    每天自我測量3小時

    準媽媽可以每天自我測量3小時的胎動,分別在早上、中午、晚上各測1小時,並將3次所測得胎動的總次數乘以4,作為12小時的胎動記錄。若每小時少於3次胎動,則需延長其測量時間至每日6-12小時。如果12小時內無胎動,或1天內的胎動少於4次,或與前一天相比,少了50%,便應儘快就醫。

    胎動與胎兒健康息息相關

    胎動減少或停止便代表胎兒有異常狀況,如胎兒缺氧、胎兒心跳變慢、臍帶繞頸或打結、胎盤早期剝離或功能不良。孕媽媽最好養成定期測量胎動並做記錄的習慣,方便作出比較,及早發現異常。如果孕媽媽在飯後兩個小時內測不到10次胎動,或是一整個早上、下午或晚上感受到的胎動次數,少於往常的一半以上,應儘快就醫。

    胎動停止是一個危險警號,代表胎兒的心跳有可能在24小時到48小時後停止。有時寶寶會突然動得很頻繁,但過一段時間後,就突然不動,這也表示胎兒可能發生問題。胎動減少也不一定代表胎兒有問題,有時只是胎兒在休息,只要媽媽進食或輕拍肚子與胎兒互動後,胎動恢復便不必太過擔心。

    懷孕後期胎動減少?

    懷孕到8-9個月時,胎動可能會減少,但媽媽也必須留意,逐漸長大的胎兒在子宮可活動的空間的確會減少,但胎兒還是會動,範圍即使不大,還是需要保持應有的活動頻率。